第223章 成公绥《天地赋》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7:46|字数:20972字

44. 万物各得其所,群生咸遂其宜。

- 解析:在天地阴阳和谐的状态下,万物各自获得适宜的生存环境,众生都能顺遂发展。描绘出一幅万物和谐共生、各得其所的美好景象,体现天地阴阳和谐对万物的积极影响,展示作者对理想自然与社会状态的追求。

45. 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此之谓也。

- 解析:所以说:“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万物。”这就是上面所表达的意思。引用经典语句,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强调天地孕育万物是其最伟大的德行,体现作者对天地伟大创造力的赞美和对生命起源的敬畏。

……

句译:

1. 天地至神,难以一言定称。

天地极其神圣,难以用一句话来确切地称呼它。

2. 故体而言之,则曰两仪;假而言之,则曰乾坤;气而言之,则曰阴阳;性而言之,则曰柔刚;色而言之,则曰玄黄;名而言之,则曰天地。

所以,从形体上来说,它被称作两仪;从假借的名称来说,它叫做乾坤;从气的角度来说,它称为阴阳;从性质上来说,它是柔刚;从颜色上来说,它是玄黄;从名称上来说,它就是天地。

正文

1. 夫惟浑元之先,至虚至静。

在浑元形成之前,宇宙处于极度虚无、寂静的状态。

2. 太素始萌,萌而未兆。

太素开始萌生,但还没有显现出任何迹象。

3. 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清与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流动,天色与地色交错分布。

4. 上下弗形,尊卑无纪。

此时没有形成上下的形态,也不存在尊卑的秩序。

5. 于时蒙鸿,蒙鸿而已。

在那个时候,宇宙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仅仅是混沌一片罢了。

6. 自然无物,自物无几。

自然界几乎没有什么物体,即便有物体,数量也极少。

7. 元气窈冥,萌芽兹始。

深远幽微的元气,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

8. 遂分元气,清浊异位。

于是元气开始分化,清的和浊的物质各归其位。

9. 玄虚辽廓,隧道冥翳。

清的部分上升形成高远辽阔的天空,浊的部分下沉形成深邃阴暗的大地。

10. 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

于是元气进一步剖判,刚与柔开始区分,清与浊的位置也确定下来。

11. 天成于外,地定于内。

天在外部形成,地在内部稳定下来。

12. 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

天由阳气构成,所以呈圆形且处于运动状态;地由阴气构成,所以呈平坦状且保持静止。

13. 动以行施,静以含受。

天的运动表现为对万物的施予,地的静止体现为对万物的容纳。

14. 天以顺动,不失其光;地以坤厚,载物无穷。

天顺应规律运动,不失去它的光辉;地凭借深厚的坤德,承载万物没有穷尽。

15. 天动以尊,地静以卑。

天因其运动而尊贵,地因其静止而谦卑。

16. 昏明迭照,或盈或亏。

昼夜交替照耀,日月有时圆满有时亏缺。

17. 四时随序,万物化生。

四季按照顺序更迭,万物由此孕育生长。

18. 是以圣人仰观俯察,体两仪之极,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因此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体悟天地的极致,通晓神明的品德,类比万物的情状。

19.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通过观察天地间的相互感应,天地万物的情状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20. 夫天,垂象示变,而人由之。

天通过呈现天象来显示变化,人们依据这些变化行事。

21. 日月淑清而扬光,列宿垂景而照耀。

日月清明而闪耀光芒,众星宿投射光影照耀大地。

22. 虹霓焕耀以摛藻,彗星摇曳而舒芒。

虹霓光彩夺目,如舒展华丽的文藻;彗星摇曳着身姿,舒展光芒。

23. 望舒弥节于九道,羲和正辔于中黄。

望舒在九道上缓行驾驭月车,羲和在天空正中驾驭日车。

24. 众星回而环极,招摇运而指方。

众星围绕北极星循环运转,招摇星运行指示方向。

25. 日者,众阳之宗,光之所烛,万物仰之。

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它的光辉照耀之处,万物都仰赖它。

26. 月者,阴精之宗,体禀至阴,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

月亮是阴气的宗主,其本体禀受至阴之气,与太阳相配,是女主的象征。

27. 及其盈缩有期,迟疾有节,循度运行,应天顺时。

至于月亮的盈亏有固定的周期,运行的快慢有一定的节奏,它遵循着度数运行,顺应天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223章 成公绥《天地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223章 成公绥《天地赋》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