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礼制有叙,告除灵丘。
- 解析:“礼制”指古代的礼仪制度,“有叙”表示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定。按照传统礼制,在亲人去世一段时间后,要举行相关仪式除去丧服。“告除灵丘”即诗人前往妻子的墓地,祭告并除去丧服。此句说明诗人此时的行为是遵循礼制的安排,也暗示了这种仪式性的行为并不能减轻他内心对妻子的思念与悲痛。
4. 临祠感痛,中心若抽。
- 解析:“临祠”描绘诗人来到祭祀妻子的墓地。面对妻子的安息之所,“感痛”直接表达出内心涌起的悲痛之情。“中心若抽”则进一步形容这种痛苦如同内心被抽取般强烈,运用生动形象的表述,将诗人在墓地时极度哀伤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的悲痛之深。
5. 赁物犹在,其人永休。
- 解析:“赁物”可理解为妻子生前使用的物品,这些东西依然留存。“其人永休”表示妻子却永远地离去了。通过将妻子遗物仍在与妻子已逝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强烈的睹物思人的情感。这种对比强烈地冲击着诗人的内心,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失去妻子的痛苦,也突出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6. 冥冥丘室,人之攸潜。
- 解析:“冥冥”描绘出昏暗、幽深的样子,“丘室”指墓穴。“人之攸潜”表明这里是妻子长眠的地方。此句营造出一种阴森、凄凉的氛围,强调了妻子所处的世界与诗人所在的阳世截然不同,进一步渲染出阴阳相隔的悲痛与无奈,加深了诗歌的哀伤情调。
7. 赫赫阳朝,天居之馆。
- 解析:“赫赫”形容光明盛大的样子,“阳朝”指充满光明的阳间世界。“天居之馆”将阳世比作上天居住的馆舍,描绘出阳间的明亮与生机。此句与上句中妻子所在的昏暗墓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死之间的巨大反差,这种对比更加深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悲痛,也凸显了他对阴阳相隔的无奈感慨。
8. 内顾 lon lon ,元灵所舍。
- 解析:“内顾”指诗人回顾家中,“lon lon”形容空虚、寂静的样子。“元灵”指人的灵魂,这里指妻子的灵魂,“所舍”表示曾经居住的地方。诗人回首家中,妻子曾经生活的地方如今已空荡寂静,妻子的灵魂已不在,表达出家中因妻子的离去而变得冷清孤寂,体现出诗人对妻子深深的眷恋和失去妻子后的落寞。
9. 事业未究,中路而陨。
- 解析:“事业未究”表明妻子生前可能有未完成的事情或心愿,“中路而陨”则说明妻子在人生中途就不幸离世,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生命过早消逝的惋惜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妻子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她的离去不仅是情感上的巨大损失,还意味着一些未竟之事永远无法完成。
10. 痛我良人,一旦长泯。
- 解析:“痛”字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沉痛。“良人”在古代常用来称呼自己的配偶,这里指诗人的妻子。“一旦长泯”强调妻子突然离世,永远消逝,诗人对妻子的突然离去感到无比痛苦,这种直白的表述将诗人内心的哀伤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他失去妻子的切肤之痛。
11. 壹往不还,寂焉无闻。
- 解析:这两句进一步强调妻子离去的不可逆转和如今的寂静无声。“壹往不还”突出妻子离去后再也不会回来的残酷现实,“寂焉无闻”描绘出妻子如今已归于寂静,再也没有任何消息。诗人通过这种表述,强化了对妻子离去的无奈和内心的空虚感,表达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与不舍。
12. 空堂奠觞,帷屏虚陈。
- 解析:“空堂”描绘出堂屋因妻子的离去而显得空荡荡的景象,“奠觞”指在堂屋中设酒祭奠妻子。“帷屏虚陈”表示帷帐和屏风徒然地陈列在那里,没有人再使用。通过对空荡堂屋中祭奠场景和闲置陈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因妻子离世而产生的孤独与哀伤。
13. 人神虽殊,想若有神。
- 解析:“人神虽殊”表明诗人清楚地知道人和神灵处于不同的世界,妻子离世后已成为神灵,与自己阴阳相隔。然而,“想若有神”又表达出诗人在思念的驱使下,感觉妻子的神灵仿佛就在身边。这种矛盾的表述,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即便理智上明白阴阳相隔,但情感上却无法割舍,仍希望妻子的神灵能感知到自己的思念。
14. 静言永念,形留神分。
- 解析:“静言永念”描绘诗人静静地长久思念妻子,“形留神分”则进一步说明在长久的思念中,诗人仿佛看到妻子的身形,感觉到她的精神还与自己同在。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过度思念而产生的幻觉,展现出他对妻子的思念已经深入到灵魂深处,达到了形神不分的程度,将诗人对亡妻的眷恋之情推向极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