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张华《壮士篇》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6:38|字数:7986字

壮士篇

张华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

赏析:

《壮士篇》是张华创作的一首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的诗歌,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渴望在有限人生中建立不朽功名的壮士形象,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一、主题思想

1. 对时光与人生的思考:诗歌开篇通过描绘天地间永恒的运动变化,引出人生有始有终、时光短暂的感慨。诗人借这一自然与人生规律的阐述,为壮士追求功名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暗示人们应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有所作为。

2. 壮士的进取精神与价值追求:诗中的壮士不满于平淡无为的生活,怀着愤激之情,积极投身于追求功名的征程。他们凭借自身的勇气、力量与才能,在广阔天地间纵横驰骋,渴望在圣明之世成为受四海赞誉的英雄。这体现了诗人对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人生态度的推崇,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价值取向。

二、艺术特色

1. 宏大的意境营造

- 开篇奠定雄浑基调:“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诗人以宏观视角描绘天地间磅礴的气势与无尽的变化,为全诗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也为壮士的出场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充满力量的舞台。

- 夸张手法强化意境:“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等诗句,运用夸张手法,将壮士的形象、情感及影响力进行极度放大,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诗歌雄浑壮阔的意境,使壮士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2.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 外在形象彰显豪迈:诗中对壮士的外在形象进行精心刻画,如“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通过对良马、强弓、长剑、高冠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壮士装备精良、气宇轩昂的豪迈形象。

- 内在精神凸显特质:“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直接揭示壮士内心的激愤与不甘平凡的精神特质,而“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则从情感和声音的角度,将壮士激昂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强大的力量,使壮士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3. 强烈的情感表达

- 情感贯穿始终:诗歌围绕壮士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展开,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到壮士内心的愤激,再到追求功名过程中的激昂豪迈,情感层层递进,贯穿全诗,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壮士积极进取的强烈情感。

- 情感表达直接有力:诗人以直白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情感,如“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等诗句,直接抒发对时光的珍惜和壮士对功名的渴望,使情感表达简洁有力,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4. 流畅的节奏与韵律

- 节奏明快:诗歌在句式和用词上富有变化,长短句结合,使节奏明快流畅。如“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为整齐的四言句,节奏平稳;“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则变为五言句,节奏稍作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与壮士激昂的情感和豪迈的行动相契合。

- 韵律和谐:全诗押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的和谐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更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情感力量。

……

解析:

1.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 解析:诗人开篇描绘出一幅宏大且充满动感的宇宙图景。“天地相震荡”,展现天地之间仿佛处于一种永恒的相互冲击、振动状态,充满了磅礴的力量感。“回薄”指的是天地间万物相互激荡、回旋,“不知穷”强调这种运动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此句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变幻无穷的背景氛围,暗示着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与机遇,为下文壮士在这广阔天地间的作为埋下伏笔。

2.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 解析:从对天地宏大景象的描述过渡到对人的思考。“禀”有秉承、遵循之意,“常格”即常规的法则。此句表明人作为世间万物的一部分,同样遵循着有开始就必然有终结的自然规律。这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认识,与前文天地的无穷变化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为下文壮士急于追求功名的心境做铺垫,突出时光的宝贵与人生应有所作为的紧迫感。

3.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179章 张华《壮士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179章 张华《壮士篇》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