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张协《杂诗?其九》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6:20|字数:8376字

3. 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

- 解析:“凄风”点明风的凄冷,“起东谷”表明冷风从东边的山谷中吹起,给人带来一种萧瑟之感。“有渰”形容云气升腾的样子,“兴南岑”表示云气从南边的山峰涌起。此句通过对山谷中风起云涌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气象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山林间自然力量的涌动,增添了环境描写的生动性与层次感。

4. 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 解析:“箕毕”是星宿名,古代传说月亮经过箕星时多风,经过毕星时多雨,“虽无箕毕期”意思是即便没有月亮运行到箕星、毕星的特定预示。“肤寸”是古代长度单位,这里形容云气逐渐弥漫,“自成霖”表示云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甘霖。此句表明大自然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力量,无需借助特定的星宿预示,就能自行产生降雨,体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不受人力或天象的刻意支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与敬畏。

5. 泽雉登垄雊,寒猿拥条吟。

- 解析:“泽雉”指生活在沼泽地的野鸡,“登垄”描绘野鸡登上田垄,“雊”是野鸡鸣叫的声音,形象地刻画了野鸡在田垄上啼叫的画面。“寒猿”指生活在寒冷山林中的猿猴,“拥条吟”则描绘出猿猴抱着树枝哀吟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对山林中野鸡和猿猴声音及动作的描写,以动衬静,在原本静谧的山林环境中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与声音,使山林景象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隐居环境的清幽寂静。

6. 溪壑无人迹,荒楚郁萧森。

- 解析:“溪壑”指山间的溪流与沟壑,“无人迹”表明这里人迹罕至,强调环境的幽静与偏僻。“荒楚”指荒芜的杂草树木,“郁萧森”形容它们生长得郁郁葱葱,显得幽深而阴森。此句进一步渲染了隐居之地的荒僻氛围,描绘出一幅人迹罕至、草木繁茂的山林景象,强化了远离尘世的感觉,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7. 投耒循岸垂,时闻樵采音。

- 解析:“投耒”指放下农具,表明诗人结束了田间劳作。“循岸垂”描绘诗人沿着河岸漫步,展现出劳作之余悠然自得的状态。“时闻樵采音”则是说在漫步过程中,偶尔能听到砍柴人的声音。这一句将诗人的活动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从劳作到漫步,从寂静的山林到偶尔传来的樵夫声音,使诗歌的节奏富有变化,同时也展现出隐居生活虽宁静但并不孤寂的特点。

8. 重基可拟志,回渊可比心。

- 解析:“重基”可理解为高山厚土的根基,寓意坚实稳固,诗人以此来比拟自己坚定的志向,表明自己的志向如同高山厚土的根基一样坚定不移。“回渊”指深邃曲折的渊潭,象征着深沉、内敛。诗人用“回渊”来比喻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内心如同渊潭般深沉宁静,不为外界所干扰。此句通过比兴的手法,将抽象的志向和内心状态具象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9. 养真尚无为,道胜贵陆沉。

- 解析:“养真”即修养真性,追求真实的自我和内心的纯净。“尚无为”体现了道家思想,崇尚顺应自然,不过多刻意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道胜”表示在对“道”的追求上获得胜利,也就是领悟并践行道家的思想理念。“贵陆沉”中“陆沉”原指无水而沉,这里指像隐士一样虽身处世间,却能如隐于陆地下般不被世俗所染,低调处世。此句表明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追求道家的无为思想,注重修养自身真性,以领悟和践行“道”为贵,追求一种低调、不张扬的生活方式,不为世俗名利所累,强调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

10. 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

- 解析:“游思”表示遨游思想,“竹素园”指代书籍的世界,古代在竹简和白绢上书写,故以“竹素”代指书籍。“寄辞”即寄托文辞,“翰墨林”指文章、写作的领域。此句表明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在写作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趣。体现了诗人在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坚守,借助书籍和写作来充实内心,表达自己对知识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珍视。

……

句译:

1. 结宇穷冈曲,耦耕幽薮阴。

- 翻译:在山冈曲折幽深之处建造屋舍,与友人在幽静湖泽边的背阴处一同耕种。

2. 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

- 翻译:荒芜的庭院寂静又闲适,幽深的山峦陡峭且深邃。

3. 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

- 翻译:凄冷的风从东边山谷吹起,云气在南边的山峰升腾而起。

4. 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 翻译:虽然没有月亮行经箕毕二星的预兆,云气却自然汇聚化作甘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170章 张协《杂诗?其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170章 张协《杂诗?其九》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