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潘岳《西征赋》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1:04|字数:41106字

9. 凡厥寮寀,同力王室。明明哲后,维新伊始。眷巩、洛而掩涕,思长安于旧京。

- 解析:所有的官员,都应共同为王室尽力。圣明的君主,刚刚开始革新。眷恋巩县、洛阳而落泪,思念旧都长安。表达对官员同心辅佐王室的期望,以及对君主圣明革新的期盼,同时体现对都城变迁的感慨。

10. 临素灞而永叹,望崇山而累息。”

- 解析:来到素净的灞水边长久叹息,遥望崇山连连叹息。“素灞”指灞水,作者借描写身处灞水、遥望崇山时的叹息,抒发内心对历史变迁、政治局势等复杂情感,情景交融。

正文

1. 越安陵而无讥,谅惠声之寂寞。

- 解析:经过安陵,没有可指责之处,想来安陵君的仁爱之声已寂然无闻。安陵是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封邑,作者经过此地,感慨安陵君的美德已不为人传颂,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迹消逝的感慨。

2. 吊爰丝之正义,伏梁剑于东郭。

- 解析:凭吊爰丝(袁盎)的正义行为,他为阻止梁孝王谋逆,在东郭门外伏剑而死。作者通过凭吊袁盎,赞扬其正义之举,同时借古事表达对正义的推崇,也暗示对当下社会正义缺失的隐忧。

3. 讯景皇于阳丘,奚信谮而矜谑?

- 解析:在阳丘询问汉景帝的事,为何轻信谗言而对人傲慢戏谑?“讯”有询问、探究之意,作者对汉景帝听信谗言的行为提出质疑,批判统治者不能明辨是非,导致政治失误。

4. 陨吴嗣于局下,盖发怒于一博。成七国之称乱,翻助逆以诛错。

- 解析:吴王的继承人在棋局下丧命,起因是为一次博戏发怒。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反而帮助叛逆者诛杀了晁错。详细叙述七国之乱的起因及过程,揭示汉景帝决策失误,致使局势失控,强调统治者决策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5. 恨过听而无讨,兹沮善而劝恶。

- 解析:遗憾汉景帝误听谗言却不讨伐叛逆,这是挫伤善良鼓励邪恶。表达对汉景帝处理七国之乱不当的不满,指出这种行为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体现作者对正义和良好政治秩序的追求。

6. 呰孝元于渭茔,执奄尹以明贬。

- 解析:在渭陵指责汉元帝,抓住宦官以表明对其批评。“呰”意为指责,作者批评汉元帝宠信宦官,导致朝政腐败,体现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批判。

7. 褒夫君之善行,废园邑以崇俭。

- 解析:褒扬汉元帝废除陵邑的善行,以崇尚节俭。在批判汉元帝同时,也肯定其废除园邑这一节俭举措,表明作者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态度,既看到错误,也认可优点。

8. 过延门而责成,忠何辜而为戮?

- 解析:经过延门就会追问责任,王章忠诚无罪为何被杀?作者经过延门,对王章忠诚却遭杀害表示愤慨,进一步批判统治者不辨忠奸,致使忠臣蒙冤。

9. 陷社稷之王章,俾幽死而莫鞠!

- 解析:陷害国家栋梁王章,使他含冤而死无人敢查问!再次强调王章的冤屈,突出对黑暗政治的批判,表达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悲愤。

10. 忲淫嬖之匈忍,剿皇统之孕育。

- 解析:汉成帝过分宠爱赵飞燕姐妹,她们凶狠残忍,残害皇室后代。批判汉成帝沉迷女色,致使后宫干政,危害皇室血脉传承,揭示统治者荒淫无道对国家的危害。

11. 张舅氏之奸渐,贻汉宗以倾覆。

- 解析:助长外戚王氏的奸恶之势,最终导致汉朝覆灭。指出外戚势力膨胀是汉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强调统治者应警惕外戚专权,以史为鉴,对当下政治起到警示作用。

12. 刺哀主于义域,僭天爵于高安。

- 解析:在义域指责汉哀帝,他让高安侯董贤超越本分获取高官厚爵。批判汉哀帝任人唯亲,使董贤等小人得势,讽刺统治者的昏庸和用人失当。

13. 欲法尧而承羞,永终古而不刊。

- 解析:汉哀帝想效法尧禅让却蒙受羞辱,这种事将永远记载无法磨灭。以汉哀帝效法尧禅让却成闹剧为例,讽刺统治者徒有其表,不能真正践行圣君之道,留下千古笑柄。

14. 瞰康园之孤坟,悲平后之专洁。

- 解析:俯瞰康园的孤坟,为平帝皇后的专一贞洁而悲伤。作者看到平帝皇后之墓,感慨其命运,对其专一贞洁品质表示同情与赞扬,从侧面反映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注。

15. 殃厥父之篡逆,蒙汉耻而不雪。

- 解析:因其父王莽篡逆而遭祸,蒙受汉朝的耻辱无法洗雪。指出平帝皇后因父亲王莽篡汉而陷入悲惨境地,强调家族行为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篡逆行为的恶劣后果。

16. 激义诚而引决,赴丹爓以明节。

- 解析:平帝皇后被正义激发而自杀,投身火中以表明气节。赞扬平帝皇后以死明节的行为,体现作者对坚守正义和节操的推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159章 潘岳《西征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159章 潘岳《西征赋》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