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四》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1:00|字数:5808字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四

潘岳

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我皇迈之,光于四方。

昏昧既涤,典雅日新。

孔猷先训,希圣作邻。

山降之祚,世笃其仁。

神祗苟存,民以忘勤。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四》主要是对晋朝皇帝的赞颂,从德行传承、政治成就、文化影响以及上天庇佑等方面,展现皇帝的圣明与功绩,表达对国家昌盛的美好期许。

一、主题思想

1. 歌颂皇帝的品德传承与超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我皇迈之,光于四方”,强调晋朝累世传承道德,当今皇帝不仅无愧于先辈,更能超越前人,其光辉播撒四方。此句赞颂皇帝对家族或王朝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彰显皇帝在品德和影响力上的卓越,暗示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2. 彰显皇帝的政治与文化功绩:“昏昧既涤,典雅日新”,表明皇帝清除社会的黑暗愚昧,使社会风气得以净化,同时推动高雅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这体现了皇帝在政治治理和文化建设上的双重成就,展示出皇帝致力于营造清明政治环境与繁荣文化氛围的努力与成效。

3. 强调对儒家思想的遵循与追求:“孔猷先训,希圣作邻”,突出皇帝遵循儒家大道和先辈训诫,以圣人境界为追求目标。反映出晋朝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理念的重要依据,通过向圣人看齐,展现皇帝对高尚政治道德的向往,期望实现理想的统治秩序。

4. 表达对国家福运和仁政的期许:“山降之祚,世笃其仁。神祗苟存,民以忘勤”,认为上天降下厚重福运,皇帝世代推行仁政,只要神灵护佑,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忘却辛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在皇帝统治下获得长久福运、百姓享受仁政的美好祝愿,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稳定、繁荣生活的期盼。

二、艺术特色

1. 语言典雅庄重:诗中使用“奕世”“载德”“孔猷”“祚”等古雅词汇,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与歌颂皇帝这一严肃主题相契合,体现出对皇帝的尊崇,增强诗歌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2. 象征与隐喻运用巧妙:“昏昧”象征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黑暗面,“典雅”隐喻高雅文化和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这种象征与隐喻手法,使诗歌在表达上更为含蓄、凝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结构层次分明:诗歌从皇帝的品德传承开始,依次阐述其政治、文化成就,再到遵循的思想理念,最后表达对国家福运和仁政的期许,层次清晰,逻辑连贯,逐步深化对皇帝的歌颂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使诗歌主题鲜明突出。

三、文学价值

1. 反映时代政治文化:此诗为研究晋朝政治文化提供重要素材,反映出晋朝统治者对道德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视,以及对清明政治、文化繁荣的追求,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统治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2. 丰富文学表现形式:其典雅庄重的语言风格、巧妙的象征隐喻以及清晰的结构安排,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展示了如何运用文学手段进行政治歌颂与美好愿景表达,丰富了文学作品在政治主题创作方面的表现形式。

……

解析:

1. 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 解析:“奕世”指一代接一代,接连不断,强调时间的延续性与传承性。“载德”意思是秉持、承载着美好的品德与高尚的行为准则。整句话描绘了晋朝历代帝王都坚守道德规范,传承优秀品德的历史脉络。“不忝前人”中,“忝”有辱没、愧对之意,此句表明晋朝的统治者们没有辜负先辈们创下的基业和树立的道德典范,继承并维护了家族或王朝的荣耀,体现出对先辈的敬重以及自身肩负传承使命的责任感。

2. 我皇迈之,光于四方

- 解析:“我皇迈之”,“迈”在这里表示超越,意味着当今的皇帝不仅传承了先辈的品德,而且在德行和功绩方面更进一步,超越了前代帝王。“光于四方”,“光”可理解为光辉、荣耀,此句说皇帝的光辉事迹和伟大德行传播到天下的各个地方,突出了皇帝的影响力之广,声望之高,强调皇帝的卓越成就已经远播四海,受到各方敬仰,也暗示其统治为国家带来了荣耀和威望。

3. 昏昧既涤,典雅日新

- 解析:“昏昧既涤”,“昏昧”通常用来形容黑暗、愚昧、混乱的社会现象或不良风气,“涤”即洗涤、清除,表明皇帝通过治理,成功地清除了这些社会的负面因素,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典雅日新”,“典雅”指代高雅、规范、正统的文化与风尚,“日新”表示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意味着在皇帝的推动和引领下,文化不断繁荣,传统的高雅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反映出皇帝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以及取得的显着成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154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154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四》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