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二》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0:52|字数:8754字

5.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 解析:再次强调在这艰难孤独的时刻无人相伴。明明是“皎皎”的朗月,此刻在诗人眼中却变得朦胧不清。这并非月亮本身的变化,而是诗人因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和悲痛之中,以至于心神恍惚,看周围的一切都仿佛蒙上了一层悲伤的纱幕,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精神状态和内心的哀伤。

6.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 解析:“展转”描绘出诗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的情景,“盻”字则突出他凝视的动作。诗人的目光落在枕席和长长的竹席上,却发现床榻空空。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深,每一个与妻子相关的生活场景都能引发他的悲痛,空荡的床榻更是让他深刻感受到妻子离去后的孤独与失落。

7.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 解析:床榻因无人使用而落满灰尘,房间也因妻子的离去显得格外空虚,仿佛吹来的风都带着悲伤。“委清尘”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以及妻子离去后生活的落寞,“室虚”强化了空间上的空旷感,而“悲风”则将这种悲伤的氛围具象化,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伤。

8. 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 解析:这里引用典故,据说东汉李充的妻子死后,他能在梦中见到妻子的魂魄。诗人感慨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机缘,无法在梦中与妻子相见,只能凭借回忆,恍惚中仿佛看到妻子的容貌。此句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的极度思念,以及因无法再见到妻子而产生的遗憾与痛苦。

9.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 解析:诗人抚摸着衣襟,长久地叹息,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沾湿了胸口。“抚衿”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而“长叹息”和“涕沾胸”则直接而强烈地抒发了他难以抑制的悲痛之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亡妻的深情以及失去妻子后的巨大痛苦。

10.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 解析:承接上句,泪水沾湿胸口,却无法停止,悲痛的情怀从内心深处不断涌起。这表明诗人的悲痛之情如汹涌的潮水,难以遏制,强调了他内心痛苦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展现出他完全沉浸在对亡妻的哀悼之中,无法自拔。

11.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 解析:无论是睡觉还是起床,诗人眼前总是浮现出妻子的身影,她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妻子在诗人心中的深刻印记,她的音容笑貌已经深深烙印在诗人的脑海中,时刻萦绕,挥之不去,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已深入骨髓。

12.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 解析:诗人用典,东门吴在儿子死后不忧,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表现出豁达超脱的态度。诗人自感惭愧,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的豁达,无法像他们一样坦然面对亲人的离世。通过与古人的对比,突出了诗人难以摆脱丧妻之痛的心境,也反映出他在痛苦中对自身情绪的反思和无奈。

13.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 解析:诗人想要通过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但内心的这份悲痛与思念之情太过复杂,难以详尽地记录下来。这表明诗人的情感丰富而深沉,文字在此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无法完全传达出他内心的复杂情绪,从侧面反映出他对亡妻的感情之深厚和悲痛之强烈。

14.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 解析:诗人感慨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但长期沉浸在悲伤之中,又觉得自己太过鄙陋。这里既体现出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接受,又表达了他试图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的想法,然而这种挣扎更凸显出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深沉。

……

句译:

1.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 翻译:皎洁明亮的月光,从窗户透进来,洒在我房间的南端。

2.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 翻译:清商之音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奏响,湿热的暑气顺着季节的转换逐渐消散。

3.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 翻译:凛冽的凉风渐渐升起,我才开始感觉到夏天的被子太过单薄。

4.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 翻译:难道说我没有厚的丝绵衣吗?只是如今有谁能与我一同度过这寒冷的岁月?

5.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 翻译:在这寒冷的岁月里无人与我相伴,那明亮的月光为何看起来如此朦胧。

6.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 翻译: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凝视着枕席,长长的竹席上竟然空空荡荡。

7.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 翻译:空荡荡的床榻落满了灰尘,空虚的房间里吹进带着悲伤的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137章 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137章 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二》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