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左思《咏史诗?其一》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0:33|字数:6702字

4.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 字词解析: “甲胄士”指披甲戴盔的战士,“甲胄”即铠甲和头盔。“畴昔”意为往昔、从前。《穰苴》指《司马穰苴兵法》,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着名军事家。

- 诗句解析:诗人虽表明自己并非是征战沙场的武士,但从前曾阅览过《司马穰苴兵法》。这说明诗人虽无行伍经历,却具备军事理论知识,暗示自己有能力为解决边境危机贡献力量,展现出诗人的全面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由文才转向武略的表达,丰富了诗人的形象。

5.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 字词解析: “长啸”指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抒发情感。“志若无东吴”表明诗人心中不把东吴放在眼里。

- 诗句解析:诗人仰天长啸,声音激扬起清风,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势。“志若无东吴”则体现出诗人面对外敌的蔑视与自信,表达出他平定战乱、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凸显了其不凡的气魄和坚定的决心。

6.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 字词解析: “铅刀”是铅质的刀,比喻钝拙。“贵一割”意思是贵在能有一割之用。“骋良图”指施展宏伟的计划。

- 诗句解析:诗人以铅刀自比,认为铅刀虽钝,可贵在能有一割之用,自己虽非天赋异禀,但也希望能像铅刀发挥作用一样,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渴望施展才华、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表达出一种不自谦亦不气馁的进取精神。

7.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 字词解析: “眄”意为斜视,这里可理解为顾盼。“澄”有澄清、平定之意。“江湘”指长江和湘水流域,代指南方。“羌胡”是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 诗句解析:诗人想象自己左顾就能平定江湘地区的战乱,右盼就能安定西北羌胡边境。从空间上拓展了自己的志向范围,全面地展示出其欲扫清四方边患,使国家恢复和平与安宁的伟大抱负,进一步凸显诗人的壮志豪情,尽显其作为有志之士对国家局势的关切以及欲扭转乾坤的决心。

8.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 字词解析: “不受爵”即不接受爵位封赏。“长揖”是古代一种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的相见礼,这里表示辞官。“田庐”指田园房舍,代指归隐田园的生活。

- 诗句解析:在尽情抒发了建立赫赫战功的壮志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自己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会贪恋爵位俸禄,而是会行拱手礼告别官场,回归到田园之中去过隐居生活。这一结尾与前文的壮志豪情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丰富了诗人的形象,展现出其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升华了诗歌的思想境界,使整首诗不仅停留在对建功立业的追求上,更体现出对人生更高精神层面的思考。

……

句译:

1.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二十岁左右就擅长舞文弄墨,以超群出众的见识饱览各类书籍。

2.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写起政论来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标准,作赋就效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3.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边境地区苦于敌人的侵扰,告急的军事文书飞速地传递到京都。

4.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我虽然不是身披铠甲、头戴战盔的武士,但往昔也曾浏览过《司马穰苴兵法》。

5.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我仰天长啸,啸声激扬清风,心中把东吴看得如同无物。

6.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铅质的刀虽钝,但贵在能有一割之用,我梦想着能施展自己宏伟的抱负。

7.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向左顾盼,我要澄清江湘一带的战乱;向右张望,我能平定羌胡等边疆的祸乱。

8.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大功告成之后,我不接受爵位的封赏,拱手作揖告别官场,回到田园房舍过隐居生活。

……

全译:

二十岁时我就擅长舞文弄墨,以卓异不凡的见识饱览群书。

写政论以贾谊《过秦论》为准则,作辞赋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范模。

边城遭受敌骑侵扰苦不堪言,告急的军书疾飞向京都。

我虽不是身披甲胄的武士,往昔也曾研读《司马穰苴兵法》。

我仰天长啸,啸声激扬清风,心中蔑视东吴,视其若无物。

铅刀虽钝,但也望能发挥一割之用,我一心梦想着施展宏伟抱负。

向左顾盼,我要荡平江湘之乱;向右眺望,我将平定羌胡边患。

大功告成后,我不接受封爵赏赐,作揖辞官,归隐田园。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118章 左思《咏史诗?其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118章 左思《咏史诗?其一》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