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解析: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失去了在山林自由飞翔的权利;“池鱼”被困在池塘里的鱼,无法回到广阔的深渊。“恋旧林”和“思故渊”生动地表现出它们对曾经自由生活环境的深切眷恋。这两句诗以鸟和鱼自比,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对自由田园生活的极度向往,渴望能像鸟儿回归山林、鱼儿游回深渊一样,重返自然。
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解析:“开荒南野际”表明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具体行动,他选择在南边的田野边开垦荒地,开始新的田园生活。“守拙”体现了诗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拙”与世俗的“巧”相对,意味着坚守自己质朴、纯真的本性,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不仅是为了摆脱官场束缚,更是为了坚守自我,以一种质朴自然的方式生活,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坚定选择和对自我品质的坚守。
5.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解析: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勾勒出诗人田园居所的基本状况。“方宅”指围绕住宅的土地,大约有“十余亩”;“草屋”点明房屋的质朴,数量为“八九间”。通过对这些简单事物的描述,展现出田园生活的简朴,没有奢华的建筑和广阔的田产,却透露出一种自然、真实的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回归田园后安于简朴生活的心境。
6.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解析:继续描绘田园居所周边的景色,“榆柳荫后檐”,榆树和柳树生长在房屋的后檐,枝叶繁茂,形成一片绿荫,为房屋增添了生机与凉意;“桃李罗堂前”,桃树和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春天时会繁花似锦,夏秋又会硕果累累。这两句诗从屋后到屋前,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和美感的田园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也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居住环境的精心经营,在质朴的生活中享受自然之美。
7.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解析:诗人将视线由近及远,“暧暧”形容远处的村庄在朦胧中依稀可见,营造出一种模糊、悠远的意境;“依依”则生动地描绘出村落里袅袅升起的炊烟轻柔、缓慢飘散的样子。这两句诗通过对远景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暧暧”和“依依”两个叠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更增添了画面的柔和感与抒情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这种乡村生活的陶醉。
8.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解析: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描绘乡村生活场景,“狗吠深巷中”,深深的街巷里传来狗的叫声,声音在宁静的乡村中回荡;“鸡鸣桑树颠”,公鸡在桑树的顶端打鸣。这两句以动衬静,用狗吠和鸡鸣声打破乡村的寂静,却又衬托出整体环境的宁静祥和,让整个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种真实、质朴的乡村生活气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9.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解析:“户庭”指家门庭院,“尘杂”代表世俗的琐事和繁杂的事务,“户庭无尘杂”表明回归田园后,家中不再有官场那些令人厌烦的世俗杂务的干扰。“虚室”指安静的居室,“余闲”体现出内心有了更多的闲暇和安宁。此句从居住环境延伸到内心感受,对比在官场时的忙碌与烦扰,突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出诗人摆脱世俗束缚后,内心的轻松与自在,能够尽情享受闲适的生活。
10.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解析:“久在樊笼里”再次强调自己在官场这个“樊笼”中被困已久,“樊笼”形象地表达出官场对诗人身心的禁锢。“复得返自然”则抒发了诗人最终回归田园、重获自由的欣喜之情,“复得”突出这种回归的来之不易,“返自然”既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也意味着回归到自己本真的状态,与开篇的“性本爱丘山”相呼应,点明全诗主旨,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摆脱束缚的喜悦推向高潮。
……
句译:
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年轻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
2.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落入世俗官场的罗网,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
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笼中的鸟儿眷恋往日栖息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曾经生活的深潭。
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在南边的田野边开垦荒地,保持着愚拙的本性回归田园生活。
5.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土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