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诸葛亮《出师表》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0:03|字数:18896字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解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诸葛亮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明确自身与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共同为蜀汉的复兴努力。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解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自己,并要求看到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自己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表明诸葛亮对北伐的坚定决心,将自己置于必成的压力之下,以表忠诚。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 解析:“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同时也希望陛下您自己要多多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臣不胜受恩感激”,表达自己对陛下的感激之情,再次强调各方应各司其职,共同为蜀汉复兴努力。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解析:“今当远离”,如今即将远离朝廷,率军北伐。“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以情动人,体现诸葛亮对蜀汉的不舍,对后主的担忧,以及即将出征的复杂心情,使文章的情感达到高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句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身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您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有所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的,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部门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将士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73章 诸葛亮《出师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73章 诸葛亮《出师表》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