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 字词解析:
- “东门”:城市东边的门,在古代,城门附近往往是人们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也是故事发生的常见场景。
- “邂逅”:不期而遇,强调相遇的偶然性和意外性。
- “承清尘”:“承”有承受、接触之意;“清尘”原指车辆行驶时扬起的尘土,这里是对对方的一种敬称,意即有幸接触到对方,仿佛承受其身上扬起的尘土,表达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与敬重。
- 内容解析:此句点明女子出行的地点为东门,在游玩过程中,与一位男子偶然相遇。这种邂逅开启了整首诗所讲述的爱情故事,为后文女子对男子的情感发展埋下伏笔。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 字词解析:
- “思君”:思念对方,“君”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称呼心仪的男子。
- “幽房”:幽静的房间,通常指女子的闺房,也可理解为两人共同生活的私密空间。
- “侍寝”:侍奉就寝,体现出女子对男子生活起居的照料。
- “执衣巾”:拿着衣服和手巾,进一步描绘女子细心照料男子的场景。
- 内容解析:相遇之后,女子对男子心生思念,脑海中浮现出与男子共同生活的画面,幻想能在幽静的房中,为男子侍奉起居,展现出女子对男子的钟情以及对未来共同生活的向往,此时女子的情感已从初见的倾慕迅速升温。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 字词解析:
- “桑中”:指代男女幽会,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契”:约定,这里指男女幽会的约定。
- “迫”:这里可理解为“只是因为”,强调原因。
- “路侧人”:指路边偶然遇到的男子,即前文邂逅之人。
- 内容解析:女子表明自己并非是那种随意与人幽会的轻浮之人,并没有像“桑中”所指的那样有不正当的约定。只是因为偶然遇到了路边的这位男子,便不由自主地倾心于他,解释了自己对男子感情的真挚与纯粹,并非出于轻浮的动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 字词解析:
- “媚”:爱慕,对……倾心。
- “姿”:风姿、容貌,这里指男子的外在形象。
- “悦”:喜欢、欣赏。
- “颜”:容颜,指女子自己的容貌。
- 内容解析:此句直接表明双方心意相通,女子爱慕男子的风姿,男子也欣赏女子的容颜,两人相互倾心,明确了彼此之间两情相悦的关系,将两人的感情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后文的定情做铺垫。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 字词解析:
- “何以”:用什么。
- “致”:表达。
- “拳拳”:形容情感真挚、诚恳,这里指女子对男子深深的情意。
- “绾臂”:套在手臂上。
- “双金环”:一对金制的手环,在古代常被作为定情信物。
- 内容解析:女子思考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男子诚挚的情意,答案是用套在手臂上的一对金环。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定情信物,展现出女子在表达感情时的细腻心思,金环不仅是物质的赠予,更承载着她深深的爱意。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 字词解析:
- “殷勤”:指热情周到,在这里表示女子对男子的关切之情。
- “约指”:戴在手指上,即戒指。
- “一双银”:一对银制的戒指。
- 内容解析:接着女子又思索如何表达对男子的关切之情,认为可以用一对银戒指来传达。这一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定情信物的种类,体现出女子对这段感情的用心,每一种信物都代表着她不同层面的情感。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 字词解析:
- “区区”:形容自己的心意,有诚恳、真挚之意,这里与“拳拳”意思相近,但表达略有不同,更强调个人内心的那份情感。
- “耳中双明珠”:戴在耳朵上的两颗明珠,通常指耳环或耳坠之类的饰品。
- 内容解析:女子继续思考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觉得耳上佩戴的两颗明珠可以寄托这份情感。再次以自问自答形式引出信物,表明女子对男子的感情通过不同信物不断加深和细化,每一种信物都像是她情感拼图的一块,共同拼凑出完整而深厚的爱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 字词解析:
- “叩叩”:同样表达真诚的心意,强调情感的真切。
- “香囊”:用布帛制成,内装香料的袋子,在古代常被视为寄托情感的信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 “系肘后”:系在肘部后面,是香囊佩戴的一种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