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三》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06:35|字数:6042字

- 情感与内涵:诗人明确表达对束缚的怨恨,“室迩路遐”所营造的咫尺天涯之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怨恨与无奈。诗人渴望突破束缚,接近目标,但重重阻碍使其愿望难以实现,深刻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

- 字词与情境:“好音”指代美妙的音乐,在古代,音乐常是文人雅士交流情感、寄托志趣的重要方式。“清歌”意为清脆地歌唱,通常与知音相伴而歌。此句描绘出诗人虽置身美妙音乐之中,却无人与之共同清唱的场景。

- 情感与象征:诗人通过这种美好却孤独的情境,抒发了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情。音乐无人共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志趣无人理解、无人共鸣,反映出其在精神层面的孤独与失落。

虽有姝颜,谁与发华

- 字词与意象:“姝颜”指美丽的容颜,在古代诗词中,容颜之美常与青春、美好相关联,也可象征个人的才华与品质。“发华”可理解为展现光彩,“华”有光彩、光辉之意。

- 情感与寓意:诗人以自身拥有美丽容颜却无人与之共同绽放光彩,进一步深化孤独主题。这不仅表达了对情感伴侣的渴望,更暗示了诗人的才华与抱负无人赏识,如同明珠蒙尘,体现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之感。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 字词与意象:“仰讯”即抬头询问,“高云”高高在上,象征着高远、神秘且不可及的事物,代表着诗人对超越现实困境的探寻。“俯托”为低头托付,“轻波”流动无常,暗示着不确定与虚幻,象征着诗人试图托付情感与希望的无奈选择。

- 情感与行为:诗人向高云问询,向轻波托付,这种看似徒劳的举动,表现出他在现实困境中极度渴望寻求解脱与慰藉。尽管高云与轻波可能无法给予实际回应,但诗人仍执着尝试,反映出其内心的挣扎与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 字词与情境:“乘流”表示顺着水流,“远遁”即远远地逃离,描绘出诗人试图借助水流的力量逃离当前困境的画面。“抱恨”表明诗人心中怀着深深的遗憾与怨恨,“山阿”指山的弯曲处,常象征着隐居之地,代表着诗人逃避现实后的归宿。

- 情感与结局:诗人选择乘流远遁,看似是一种解脱,但“抱恨”二字揭示出这种逃避并未真正释怀心中的痛苦。他在无奈之下选择隐居山阿,却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怨恨,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无法挣脱的无奈与悲哀,将全诗的情感推向深沉的高潮。

……

句译:

凌高远盻,俯仰咨嗟

译: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低头又抬头,不禁声声叹息。

怨彼幽絷,室迩路遐

译:怨恨那令人压抑的禁锢,那目标看似近在咫尺,可路途却如此遥远。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

译:虽然有美妙动人的音乐,可又有谁能与我一同轻声唱和?

虽有姝颜,谁与发华

译:虽然我有着美好的容颜,可又有谁能与我一同绽放光彩?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译:抬头向高空的云朵问询,低头将心意托付给那轻轻流淌的水波。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译:想要顺着水流远远逃离,却只能满心遗憾地隐居在那山的弯曲处。

……

全译:

我登上高处极目远望,俯仰之间,不禁连连叹息。

心中怨恨那幽禁般的束缚,咫尺之遥,却仿若天涯路长。

纵有美妙的音乐萦绕,又有谁能与我清声相和?

虽具姣好的容颜风采,可与谁共赏风华绽放?

我抬头向高云倾诉询问,低头托轻波传递心意。

多想顺流漂泊远远离去,却只能抱憾隐居在山的角落。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49章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49章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三》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