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寂静后,是更加震耳欲聋的欢呼,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编队。无数人隔着舷窗,贪婪地注视着那颗等待改造的星球,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地球,洪荒开天基地,最高指挥中心
巨大的全息星图中央,“天山” 星系的光标从未如此明亮、如此稳定。星图边缘,代表虫族威胁的幽绿波纹依旧在 286 光年外无声蠕动,但此刻,星图的中心被希望的光芒占据。
孔方佳站在指挥台前,玄黑色的制服笔挺,肩章上的星辰徽记在冷光源下反射着内敛的光泽。他身后的李艳,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欣慰的泪光。孙晓、欧阳飞等高级将领,以及地球联合政府的要员们,都屏息凝神,注视着中央通讯屏。
信号经过 “灵犀” 网络中继站漫长的量子跃迁,带着轻微的延迟波动,终于稳定下来。陈海峰舰长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的面容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 “夸父号” 舰桥和舷窗外那颗壮丽的星球。
“报告元帅!地球联合政府深空殖民 C 编队,司令指挥官陈海峰,向您复命!” 陈海峰的声音洪亮有力,带着穿越星海而来的风尘仆仆,更带着难以抑制的自豪,“我编队所有舰船,从‘磐石’基地再出发,已于地球标准时间 2048 年 7 月 15 日 09 时 47 分,成功脱离曲速航行,抵达预定目标 —— 人马座主悬臂,‘天山’星系!航行日志、舰船状态、人员生命体征数据已同步上传‘昆仑’主脑!编队… 全员平安!”
“全员平安” 四个字,如同重锤敲击在孔方佳的心头。他紧绷的肩线微不可察地松弛了一丝,深邃的眼眸中,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瞬间柔和下来,如同冰封的湖面投入了一颗暖阳。他缓缓抬起右手,以一个极其标准、充满力量感的军礼回应。
“陈海峰司令,全体殖民 C 编队的勇士们,” 孔方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清晰地通过量子通讯传递到数百光年之外,“你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艰险的星际远征之一!你们跨越了死亡与未知的深渊,将文明的火种,安全送达了这片充满希望的新大陆!我谨代表地球联合政府,地球联合军、华夏长老会、华夏军事长老团、洪荒开天基地及全体地球同胞,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你们的名字,将与‘天山’星系一起,永远铭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之上!”
指挥中心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李艳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孔方佳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屏幕,落在那颗棕褐与浅蓝交织的星球上:“‘天山 - 4’… 这就是我们选定的新家园?” 他的语气带着询问,也带着一种深沉的确认。
“是的,元帅!” 陈海峰的声音充满信心,“‘烛龙’系统已进行初步深度扫描,数据正在回传。目标行星‘天山 - 4’各项参数与前期深空探测高度吻合:标准类地行星,质量约为地球 1.03 倍,重力环境与地球高度接近,拥有稳定磁场、富含氮氧的原始大气层(氧含量略低于地球,需后续调节),地表目前仅 15% 面积为液态水海洋覆盖,存在多块大型陆地板块。初步光谱分析显示,陆地无原生植被或初级生命迹象,大气层未检测到工业化污染物特征。基于星盟共享的环境改造技术数据库,我们评估其环境综合改造潜力指数为‘SS 级’—— 这是‘天选之地’,更是需要我们亲手塑造的未来家园!”
“好!好一个‘天选之地’!” 孔方佳眼中精光一闪,赞许地点点头,“说说选择它的理由,以及你们看到的周边环境。我们需要更详尽的现场报告。”
陈海峰立刻调出 “烛龙” 系统生成的动态星图,同步到地球指挥中心:“‘天山’星系选择基于多重战略考量,元帅:
位置隐蔽性:位于人马座主悬臂相对‘冷僻’的支流区域(Sector C-7),远离主要星盟航道和已知虫族主要扩张路径(‘烛龙’长期监测及星盟共享数据确认)。星系外围存在一片规模中等的电离氢区(星云),天然吸收和散射探测信号,形成光学与电磁‘迷雾’屏障。星系内小行星带分布稀疏,减少撞击风险,也降低了大型目标暴露概率。
恒星稳定性:‘天山 - A’为稳定的 G2V 型黄矮星,年龄约 50 亿年,正值壮年,活动稳定,无剧烈耀斑爆发记录(星盟星空一千年标准观测数据支持)。其光度和热量输出,为‘天山 - 4’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能量来源和宜居环境基础。
行星系统潜力:
天山 - 4(主目标):如您所见,是理想的地球化改造模板。1.03 倍地球重力适配人类生理,广袤陆地为城市与生态建设提供空间。根据星盟‘海洋重塑’技术方案,我们计划牵引数颗水冰彗星进行精准撞击,预计可将海洋覆盖率提升至 35%,且通过轨道计算,水量分布将均匀覆盖各大洲,形成极佳的全球湿润效果。大气成分将通过‘星植催化’技术逐步调节,增加氧含量至地球标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