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应叹龙孙真铁脊,黑云压城不折腰!

作品: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作者:最喜纯爱大后宫的萌新|分类:历史|更新:2025-06-23 14:42:42|字数:5038字

紫禁城的大内深宫。

御书房内。

朱瞻墡才在偏殿躺下没多久,就被门口伺候的王公公叫了起来。

“殿下,锦衣卫密报。”

“让他进来吧。”

“属下参见监国千岁。”

“如何?”

“殿下一切如你所料,他们准备在五城兵马司换防的时候动手。”

朱瞻墡沉默片刻,

接着告诉这个锦衣卫道:“告诉你们左大人,继续秘密盯着,再将那些内部叛徒全部看住了,要在他们动手的时候,你们也动手——一个不留!”

“遵命!”

一天的平静日子,悄然过去。

李章他们的叛乱之日,

已然来临。

残月高悬夜空,

京城深夜森寒。

一整个北京城,外城依旧是喧嚣热闹。

但内城却安静得有些可怕。

——一片寂静。

北京城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内城跟外城,而内外两城唯一隔开它们的也就是一条护城河。

东西南北,数十条石桥相连。

而皇城的北面,则是紧挨着煤山。

北门也是今夜最为寂静的地方。

深夜子时。

紫禁城四周的城墙上,亮起比以往更多的火把。

城墙上也站满了士兵。

北门的城楼上,甚至还架着十门新型大炮。

一个个威武不凡的大明天兵们。

每一个都在严阵以待!

其中有一百名背着火枪的士兵最为引人注目。

他们挎在背后背着的火铳,都是神机营之前从未曾见过的新型火枪。

火光闪烁的北门城楼上。

一位赤红滚龙袍的少年,正神色肃穆地站在这里,

他立足城楼,目光深邃而又凝重。

此子,正是大明朝的监国千岁,一字并肩王襄王朱瞻墡!

就在这时,北门外的林间,从黑暗中,不断窜出来一个个手持兵刃,身着甲胄的士兵。

他们不属于明军!

更不属于漠北正在被朱棣讨伐的鞑靼亦或者瓦剌。

这群人的身后还推着攻城车,甚至有不少还扛着云梯跟飞爪。

这是一支专门用来攻城的部队!

其中有一些一看就是江湖中人。

他们步履轻盈,身手敏捷。

叛军们来了!

叛军不断从黑暗中涌现。

这一支身着黑甲的军队,足足有三万多人!

人过一万无边无涯,人过三万接天连地。

“殿下,他们来了!”

“嗯。”

此时的丁白缨紧张到都快要贴着朱瞻墡了,她就生怕殿下受到任何一点伤害。

朱瞻墡见清丽的女侠,她的脸上写满了关心。

不禁轻轻拽过她的手,攥在手里,

安抚她道:“相信你家殿下,孤不会让他们踏进紫禁城一步!”

说完,朱瞻墡旋即松开丁白缨,沉声道:

“丁白缨听令!”

“白缨……在!”

“南门就交给你跟左大人了,切不可放贼踏进一步。”

“白缨遵命!”

丁白缨深深看了一眼自家殿下,接着握紧手中的戚家刀,

领着一队人,就火速赶往南门。

左大人他们已经在那里镇守了!

朱瞻墡故意将贼人们放纵到内城来,任凭他们进入到紫禁城城下,为的就是诱敌深入!

他要让这群叛军,不会伤害到外城的百姓们!

这是一场不需要京城百姓们参与的战争。

大明的叛徒,自己会亲手来料理!

此时的紫禁城其余两门,也都有主将率军镇守。

但如情报显示的那样,叛军们主攻的就是北门!

北门的位置最好,可以方便攻城的部队展开。

后世的李自成就是从北门攻入的!

这里的护城河,也是最浅最窄的!

也正因为北门的易攻难守,所以朱瞻墡就留给了自己,

由自己这个大明的监国亲自来坐镇。

——与叛军一决生死!

叛军也是有能人,知道必须要速战速决,所以他们将所有的力量,都放到了北门。

他们打算尽快攻入紫禁城内!

朱瞻墡为了防止生变,其余几门还是留了人。

甚至南门还专门让丁白缨和左大人坐镇!

两个都是武林高手。

而且还有一群锦衣卫。

他们守住非叛军主攻的南门,应该不成问题。

这时,锦衣卫传令百户从远处跑过来,

上前拱手行礼,急道:

“殿下,百官们都在奉天殿,他们都说要不要先行撤退,说咱们可以让出北京城,只要从大同府调兵过来,一样可以夺回北京,没必要在这里跟敌军拼命!”

朱瞻墡冷冷一笑,那群文官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

“他们文官是这样想的,那你呢?”

朱瞻墡好奇问道。

这个百户神色肃杀,厉声道:

“杀敌!跟着殿下守城杀敌!不过,殿下若是要撤,小臣就算拼了老命,也会护着殿下杀出去。”

夜晚的冷风吹在朱瞻墡的脸上,他现在清醒得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第72章 应叹龙孙真铁脊,黑云压城不折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第72章 应叹龙孙真铁脊,黑云压城不折腰!并对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