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淡青色的窗帘,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晕。
江见夏睁开眼,望着天花板上那盏造型简洁的吸顶灯,有几秒钟的怔忪。
又是那种感觉。
像是宿醉初醒,但头脑异常清醒,并无半分胀痛,只是空落落的,仿佛有一段重要的时光被凭空剜去,只留下边缘光滑却深不见底的空白。
她按了按太阳穴,试图捕捉昨夜或是更久远之前的梦的碎片,却什么也抓不住,只有一种细微的、持续不断的悬浮感,仿佛她并不完全属于这个身体,这个房间,这个……人生。
她坐起身,赤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走到窗边。
窗外是2025年南城寻常的清晨,高楼林立,天际线被切割得棱角分明。
一切看起来都正常无比,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像是一幅精心临摹的画,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却偏偏少了原画里那抹最关键的神韵。
她辞职了。
这是她环顾这间略显清冷的公寓时,第一个清晰浮上心头的认知。
书桌上没有堆叠的文件,笔记本电脑安静地合着,旁边放着一盆有些蔫头耷脑的绿萝。
她走过去,指尖划过光滑的桌面,没有灰尘。
为什么辞职?她努力回想。上一份工作……是会计,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做了好几年。
工作内容琐碎重复,压力不小,但似乎也不至于让她突然撂挑子。
记忆在这里打了结,关于辞职前后的细节模糊不清,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只能看到晃动的人影,听不清具体的话语。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难以忍受的委屈,那段记忆平滑地过渡到了现在的无业状态,反而显得极不自然。
更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多么焦虑。
银行卡里的余额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心里甚至有种……诡异的平静。
仿佛失业是一件早已计划好的、无需大惊小怪的事情。
她拉开衣柜,里面是清一色的米白、驼色、灰色系衣物,款式简洁,质地尚可,符合一个普通都市白领的审美。
只有角落里,突兀地挂着一件明黄色的、印着褪色卡通柴犬图案的连帽卫衣。
她伸手摸了摸那粗糙的布料,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甚至能隐约闻到阳光和洗衣粉混合的味道,与衣柜里其他衣物散发的淡淡樟脑丸气味格格不入。
她为什么会留着这样一件看起来就很“过去”的衣服?高中时的吗?好像也不是。
抑郁症。
这个词毫无预兆地跳进脑海。
冰箱上似乎曾贴过一张“记得吃药”的便利贴,箭头指向冷藏室……她猛地转身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门。
里面只有一些简单的食材和饮料,冷藏室里空空如也,没有什么白色药瓶。
“氟西汀”……她默念着这个有些陌生的药名。
她得过抑郁症?什么时候?严重吗?为什么她一点相关的痛苦记忆都没有?没有情绪低落到无法起床的时刻,没有对一切失去兴趣的麻木,没有那种仿佛沉在深水下的窒息感。
她记得工作压力大时会失眠,会心情不好,但似乎从未达到需要服药治疗的程度。
那段可能存在的、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就像辞职的细节一样,被擦得干干净净,只留下几个名词标签,提示着那里曾经有过些什么,却无法唤起丝毫真切的感受。
这种认知上的割裂感让她微微蹙眉。
她失去了一段记忆,关于痛苦,也关于……某些改变的缘由。
但她的人生轨迹似乎也因此被悄然修正,抹去了那些崎岖的坑洼,平坦得近乎虚假。
她记得高中时暗恋林予冬。
这个念头清晰而深刻,像刻在骨头上的印记。
那个穿着蓝白校服,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笑容灿烂得晃眼的少年。
她记得自己如何躲在人群后偷偷看他,记得他进球时女生们压抑的惊呼,记得他路过时带起的风里有淡淡的薄荷味。
那是她整个苍白安静的高中时代里,唯一鲜亮却遥不可及的背景色。
后来呢?
后来他……怎么样了?
记忆在这里再次遭遇壁垒。
高考,毕业,各奔东西。关于林予冬的结局,她的脑海一片空白。
没有听到过他遭遇不幸的消息,似乎也没有再见过面。
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人海,像绝大多数高中同学一样,成了一个模糊的符号。
可是,心底深处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隐痛,偶尔在夜深人静时细微地抽搐一下。
她隐约觉得自己好像……目睹过什么很惨烈的事情,失去了某个非常重要的人。
但那感觉太飘渺了,像水底月影,稍微一想就碎成光斑,抓不住任何实质内容。
她甚至无法确定那是不是一个被遗忘的梦。
这种悬浮感,这种与自身经历脱节的怪异,或许就源于这些巨大的记忆空白。她像是一个被匆忙拼凑起来的瓷器,外观完整,内里却布满无法探查的裂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