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天之乱的血火硝烟散尽,佛光普照,梵音广被。灵山雷音寺的琉璃瓦在重新聚拢的祥云下折射着万道金光,八宝功德池水波荡漾,诸佛菩萨的宝相愈发庄严。大乘佛法乘着浩劫后的信仰狂澜,如日方中,香火之盛,信众之广,远迈往昔。万佛殿内新塑的金身流光溢彩,人间庙宇的晨钟暮鼓响彻云霄,仿佛一个永恒的极乐纪元已然降临。
然而,在这无上繁华的金辉之下,一股源自洪荒根基的、冰冷而致命的衰朽,正悄然蔓延。
蟠桃园内,那株曾孕育九千年仙果、象征长生道基的母树,新结的果子色泽黯淡,表皮竟隐现细微的龟裂纹路,内蕴的先天乙木精气稀薄得可怜。瑶池之水,曾是滋养万灵的玉液琼浆,如今触手微温,灵气散逸,再难凝出半颗冰魄珠。天河弱水,那隔绝天人、护卫天庭的无尽屏障,流速变得迟缓凝滞,曾经奔涌咆哮的银色波涛,如今只如迟暮老者的叹息,水面浮动着不易察觉的、象征本源枯竭的灰色泡沫。
变化并非仅存于天界。凡间那些曾引得修士打破头的灵山福地,地脉灵泉的喷涌日益微弱,洞府石壁上凝结的灵乳日渐稀少。山间草木,失了灵气滋养,纵然青翠依旧,却再难孕育出通灵的精怪。空气依旧清新,但对修行者而言,每一次吐纳所能汲取的天地精华,都变得如同沙里淘金般艰难而稀薄。
天庭通明殿内,新任的“净法监”值日星官,正满头大汗地调试着一方巨大的、由无数精密齿轮与闪烁符文构成的“天机星盘”。星盘中央,象征洪荒本源灵气的光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收缩。星官擦着额角的汗,对着记录玉简颤声禀报:“…禀陛下,南赡部洲丙辰三号灵脉节点,灵气浓度再降三成,已跌破警戒灵纹…西牛贺洲‘灵台方寸’旧址,地脉沉寂,灵气逸散速率超乎推演…”
凌霄宝座上,玉帝昊天面沉如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御座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目光穿透殿顶的琉璃藻井,仿佛望向那不可见的、正在缓慢崩塌的洪荒根基。佛门大兴的盛景犹在眼前,可这赖以支撑仙佛神圣存在的天地元气,却如同指间流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一种深重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藤蔓,悄然缠绕上这位三界至尊的心头。
---
灵山,大雄宝殿的佛光依旧恢弘。只是那端坐莲台之上的诸佛菩萨,眉宇间少了几分往昔的绝对从容,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斗战胜佛孙悟空盘膝坐在属于自己的莲台之上。那身象征着无上功果的金红袈裟宝光流转,额间因功德圆满而愈显璀璨的佛目天眼,此刻却微微眯起,火眼金睛深处金芒流转不定。他并未诵经,也未入定,一只毛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耳后,这是他在极度专注或烦闷时才有的小动作。他的神识如同无形的蛛网,早已悄然铺开,覆盖着广袤的天地。
异常,无处不在。
天地间那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气”,变了。曾经如江河奔涌、滋养万物的天地灵气,如今变得粘稠、滞涩,如同被掺入了无形的杂质。每一次神念的延伸,每一次佛力的运转,都仿佛陷入无形的泥沼,需要耗费比以往多出数倍的心神去提纯、去推动。那支撑金身不朽、神通广大的本源,正变得稀薄而浑浊。更令他金睛刺痛的是,在那些曾经灵气充沛的节点,他“看”到了细微却不可逆的“裂痕”——那是洪荒天地本源在漫长量劫和过度汲取后,发出的无声哀鸣。
“啧…” 孙悟空忍不住咂了下嘴,声音在寂静的佛殿中显得格外清晰。他烦躁地抓了抓头上的金箍(如今已化为佛冠宝饰的一部分),金箍棒所化的毫毛在脑后不安地轻颤。这种源自天地的“滞涩”感,比当年面对十万天兵或无天魔罗更让他感到棘手。神通再大,可这天地本身若是病了、老了,又能如何?一股深重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金箍,悄然勒紧了他的灵台。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莲台前列,那位永远笑口常开、肚皮圆融的未来佛——弥勒尊者。
弥勒佛祖依旧端坐,脸上挂着那仿佛亘古不变的、包容一切的温厚笑容。只是此刻,他那双半开半阖、似睡非睡的眼眸深处,却仿佛倒映着星河湮灭、纪元更迭的无量光影。他放在圆润膝头的手指,正以一种极其缓慢、带着玄奥韵律的速度,轻轻捻动着悬挂在胸前的、那串看似普通的菩提念珠。每一粒念珠的捻动,都仿佛在推演着一条通往莫测未来的长河。
他周身并无强大的佛力波动,却自然散发出一种令诸佛心安的沉凝气场。然而,在孙悟空敏锐的天眼感知中,却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弥勒膝上,那个从不离身的乾坤布袋,此刻竟显得异常“空瘪”。那布袋曾无数次倒出救命的米粮、点化的器物、乃至映照人心的宝镜,其内蕴空间仿佛无穷无尽。可此刻,在孙悟空的金睛里,那布袋的“空间”感正在急速坍缩、淡化,仿佛其存在的基础正被某种宏大的力量所抽离!布袋本身虽在,其“能容”的实质,却如同沙漏中的流沙,正悄然流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