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烙歌法
烙针二枚须一样,箸大头圆七寸长,捻时蘸油烧火上,斜入向软烙斯良。一烙不透宜再烙,脓水流出始安康。再用纸捻入烙口,外贴膏药古称强。此法今时不常用,惟恐患者畏惊惶。今时多用阳燧锭,代火针烙实奇方。
【注释】痈疽流注这类病症,如果长时间不能消散,内部已经溃破但不痛,适宜用火针烙法治疗。火针有两枚,形状相同,像筷子一样粗,针头是圆的,长度为七寸。使用时先将火针蘸上香油,在炭火上烧至通红,从疮头靠近下方的位置斜着刺入,朝着柔软的部位烙。如果一次烙不透就再烙,一定要让脓水不用借助手按压就能自行流出,之后用绵纸搓成绳状的捻子,根据疮口的深浅捻入烙口,剩余的纸散开,外面贴上膏药,这是古代的方法,现在很少使用了。大概是担心患者恐惧,所以现在常用阳燧锭来替代。
阳燧锭
蟾酥(末) 朱砂(末) 川乌(末) 草乌(各五分。末) 直僵蚕(一条,末)
以上药物共同研磨均匀,取一两五钱硫黄放在勺子内,用小火慢慢炖化;接着加入之前研好的蟾酥等药末,搅拌均匀;再加入二分当门子麝香、一分冰片,搅拌均匀;随即倒入湿润的瓷盘内,迅速转动瓷盘使药汁摊成片状,等冷却后取出收藏在瓷罐内。使用时取出一块甜瓜子大小的药锭,要求上尖下平,先用红枣肉擦拭要灸的部位,将药锭粘在上面,用灯草蘸油,点燃后在药锭上点火淬烤,灸五壮或者七壮、九壮完毕后,马上饮用半酒盅米醋。等局部起小疱后,用线针挑破,挤出些许黄水,贴上万应膏,毒邪就能消散。如果是风气痛,用筷子在骨缝中按压,在酸痛的地方用墨点做标记,然后在标记处灸治。
另外,各种疮疡刚开始的时候,在肿处各灸三五壮,病症立刻就能痊愈。
【方歌】阳燧锭灸寒肿疮,朱砂二乌僵硫黄,火炼加蟾共冰麝,乘热倾出成片良。
神灯照法歌
痈疽轻症七日时,神灯照法最相宜,未成自消已成溃,即发即腐实称奇。油浸灼火周围照,初用三根渐加之,照后敷药贴患上,有脓汤洗不宜迟。
【注释】大凡痈疽较轻的病症,在初起七日前后,神灯照法最为适宜。它能让尚未形成的痈疽自行消散,已经形成的痈疽自行破溃,原本不起发的痈疽能够起发,原本不腐溃的痈疽可以腐溃,确实有奇特的效果。将神灯照用麻油浸透,用火点燃,距离疮疡半寸左右,从外向内,沿着疮疡周围缓缓照烤,火头朝上,使药气能够渗入体内,毒气随着火的作用而消散,自然不会向内侵入脏腑。刚开始使用三根神灯照,逐渐增加到四五根,等到疮疡的症状逐渐消退时,仍继续照烤。不过照烤之后要立即使用敷药,围着疮根敷贴,敷药范围以比疮晕大出两三分为宜。疮口用万应膏贴上。如果疮口干燥或者有脓,就用猪蹄汤润洗。如果已经破溃,大量排脓的时候,就不必使用这种照法了。
神灯照法方
朱砂 雄黄 血竭 没药(各二钱) 麝香(四分)
将这些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每次取用三分。用红绵纸包裹药粉搓成捻子,长度为七寸,再用麻油将其浸透,备用。
【方歌】神灯照法功速急,麝没雄朱血竭宜,为末纸裹麻油润,火点熏疮火毒离。
桑柴火烘法歌
痈疽初起肿且疼,重若负石不溃脓,桑柴烘法能解毒,止痛消肿有奇功。新桑树根劈条用,木枝长有九寸零,劈如指粗一头燃,吹灭用火患处烘。片时火尽宜再换,再用三四枝方灵,每日须烘二三次,肿溃腐脱新肉生。
【注释】大凡痈疽在初起时出现肿痛,感觉沉重得如同背负石头,坚硬而不能破溃的情况,采用桑柴烘法,能够解毒止痛、消肿散瘀,毒水一旦排出,就能达到内消的效果。如果痈疽已经破溃但腐肉不化,新肉不生长,疼痛不止,使用桑柴烘法可以助长阳气、驱散瘀毒、促使肌肉生长,使病邪由深出浅,确实有奇特的疗效。具体方法是,选取新的桑树根,劈成条,或者用桑木枝,长度为九寸,劈成手指般粗细,一端点燃后吹灭,用带火的一端对着患处烘烤一会儿,火熄灭后再更换。每次烘烤三四根,每天烘烤两三次,以患者感觉到热,肿处破溃、肉已腐化为度,这是古代的方法。只是桑柴的火力非常猛烈,适合在痈疽还未破溃之前使用,可以生发阳气,加速破溃和腐肉的形成。如果已经破溃之后,或者疮口寒凉,或者天气寒冷,或者肌肉生长迟缓,也需要进行烘烤,使肌肉经常保持温暖。方法是将桑木烧成红炭,用漏杓盛放,悬挂在患处上方,从四周向疮口烘烤,高度可高可低,总之以疮口感觉到热为度。每天烘烤之后,再更换敷贴的药物。因为肌肉遇到温暖就容易生长,所以破溃后的烘烤方法,也是疡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