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心法要诀2-4

作品:【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作者:医衣哥|分类:其他|更新:2025-07-09 12:48:21|字数:8474字

诸泄总括

湿泻、濡泻、水泻、洞泻、寒泻、飧泻、脾泻、肾泻

湿邪过盛引发的濡泻也就是水泻,症状为大便多水,伴有肠鸣,但腹部不疼痛。寒湿导致的洞泻就是寒泻,大便如同鸭屎般溏薄,澄澈清冷,同时伴有腹痛和剧烈的肠鸣声。大便中含有未消化食物的泄泻称为飧泻,这是由于脾胃衰弱,肝木过盛,清气无法上升所致。脾虚泄泻会出现腹部胀满,进食后就会腹泻。肾泻是因肾阳亏虚寒冷,每天早晨会泄泻数次。

【注释】“濡”指的是大便如水般稀溏。“洞”意思是像水直往下倾泻一样。“鸭溏”即如同鸭屎那样溏薄,大便清澈且寒凉。“痛”指的是腹痛。“雷鸣”表示肠鸣声很剧烈。“不升清”是说清气处于低位无法上升。“脾泻”指的是脾虚引起的泄泻。“食泻”是进食后随即泄泻。“晨数行”指每天早晨泄泻数次。

食泻、胃泻、饮泻、痰泻、火泻、暑泻、滑泻、大瘕泻

因饮食积滞导致的泄泻就是胃泻,会出现嗳气、腹痛,所泻之物秽臭且黏腻。口渴饮水后泄泻,泻后又口渴,再饮水又泄泻,这种情况是饮泻。时而泄泻,时而不泄泻,属于痰泻。火泻表现为一阵阵地腹痛,伴有喜欢饮用冷水的症状。暑泻可见面色垢浊、出汗、口渴、心烦。滑泻是泄泻时间已久,难以控制。大瘕泻就是现在所说的痢疾病。

【注释】因饮食过量而导致的泄泻,叫做食泻,也就是胃泻。“秽而黏”指所泻出的物质气味臭秽且黏腻。口渴就饮水,饮水后泄泻,泻后又口渴,再饮水又泄泻,如此反复,这就是饮泻。有时泄泻,有时不泄泻,这属于痰泻。“阵阵”指的是泻一阵,痛一阵。“大瘕泻”就是现在的痢疾病。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方便以后阅读【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杂病心法要诀2-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杂病心法要诀2-4并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