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全篇1-3

作品:【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作者:医衣哥|分类:其他|更新:2025-07-09 09:41:19|字数:5920字

【集注】成无己说:经典中说:因感受暑邪出汗,心烦就会气喘吁吁。“口开”,说的就是气喘吁吁,气喘不止,所以前门牙干燥。

程知说:人体的阳气,会随着出汗而外泄;人体的阴气,会因为热邪而内竭。所以中暑病症禁止使用发汗、攻下、温针,因为发汗会伤阳,攻下会伤阴,温针会引火入内。

张锡驹说:“洒洒”,是怕冷的样子。“毛耸”,是毫毛竖起。

中暑的患者,身体发热、疼痛沉重,脉象微弱,这也是夏季饮用冷水过多,水气在皮肤中运行所致。

【注释】中暑的症状,身体发热、疼痛沉重,是暑邪损伤形体;脉象微弱,是暑邪损伤正气。从这些症状和脉象推测,也是因为患者在夏季盛暑时喜欢贪图风凉,过量饮用冷水,水气在皮肤中运行,体表被邪气束缚,汗液不能外泄导致的。此时立即用香薷饮、大顺散发汗,病症可立即痊愈。如果拖延不治,水气既不能从体表外泄而出现浮肿,势必会向内攻窜导致气喘、腹胀,这时就应当用葶苈大枣汤或瓜蒂一物散攻下。上一条告诫人们不可发汗攻下,这一条则告诉人们应当发汗攻下,仲景的方法常常如此,大概是担心人们过于固执而使用方法不当。

【集注】方有执说:身体发热、疼痛沉重,说是夏季饮用冷水过多,水气在皮肤中运行所致,这是因为脾主肌肉且厌恶湿邪,水渗入肌肉就会蒸发。脉象微弱,是因为热邪使血液干涸、正气耗损。然而夏季饮水是人之常事,为什么说会“伤”呢?实在是因为暑热逼迫饮水过多,或者用冷水洗澡,导致暑邪反而内侵。

张璐说:按这三条关于中暑的论述,第一条说的是因活动而得的病,叫做中暑,属于外因;第二条说的是因静而得的病,虽说是中暑,实际上是暑病,属于内因;第三条说的是因热而伤于冷的病,是中暑的变证,属于不内外因,不能将这三者混为一谈。

程应旄说:由此可见中暑病症,大多是阳气在表,而胃中虚寒,所以身体发热、疼痛沉重,脉象微弱。夏季饮用冷水,体内阴气郁闭体表阳气,水气不能宣泄,在皮肤中运行,这种情况很常见。这里提出开郁宣阳的方法,又为中暑病症的治疗增添了一层含义。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方便以后阅读【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辫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全篇1-3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辫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全篇1-3并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