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子时三刻。观星阁顶层的浑天仪突然发出齿轮卡涩声,司南正将发现的天璇符碎片收入紫檀匣,匣底的星象锁突然自主转动 —— 锁芯的赤铜齿轮与触发的浑天仪隐藏功能产生共振,在地面投下北斗七星的阴影,其中 "天权" 星位的阴影边缘,竟与密室地砖的接缝完全重合。
"是机关启动的声音。" 阿夜的狼首面具瞬间锁定声源,夜视镜片穿透地板,显示地下三丈处有金属构件正在运转,震动频率与洛阳密室的刻漏装置完全一致。她弯刀出鞘,在 "天权" 星位的地砖上轻敲,回声中混着细微的水流声 —— 与运河浮标装置的液压系统声纹吻合。
墨九迅速展开改装的机关测绘仪,将地砖纹样扫描进系统。当仪器分析到第三十七块地砖的星象纹路时,屏幕突然跳出太史局密道的星图陷阱数据 —— 观星阁地下的机关布局,竟是洛阳紫微城星象防御体系的微缩版,只是将 "紫微垣" 的坐标替换成了 "北斗七星"。
子时正刻,司南将天枢符按在 "天权" 星位,符身与地砖下的金属构件产生共鸣,地砖突然下沉半寸,露出暗格中的青铜旋钮。旋钮上刻着与铜符背面相同的玄武门地形图微雕,只是在太极宫的位置多了道月牙形凹槽 —— 与司南腕间的胎记形状完全吻合。
"父亲设下的血脉锁。" 司南将拇指按在凹槽处,胎记突然泛起赤光,旋钮应声转动。地下传来沉闷的齿轮咬合声,声浪规律与长安日晷误差表的修正值一致,每转动 1.7 度便停顿一次,恰好是阿羯山磁石场对星象仪器的干扰角度。
阿夜的面具传感器显示,地下机关的运转频率与波斯使节手杖的定位仪频率存在 8 赫兹共鸣。她沿声纹来源追至西北角的书架,指尖划过《开元占经》的书脊,触感与洛阳密室的星象图机关相同 —— 第三十七卷的装订线内藏着极细的铜链,链端连着地下通道的门闩。
"机关声的间隔在变化。" 墨九比出 "星象校准" 手势,机关盒记录的声纹图谱突然与实时星象图重合:每次齿轮停顿的时刻,恰好是北斗某星运行至子午线上的瞬间。当 "天璇" 星过中天时,地下传来清脆的咔嗒声,与铜符碎片拼接时的声响完全一致。
丑时初刻,司南转动青铜旋钮至 "天璇" 星位,地面突然裂开丈许宽的通道。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着星象密码,与墨九破解的《麟德历》手稿加密数据同源,只是将历法术语替换成了突厥文的星象名称 —— 这与突厥波斯星象结盟的推测形成呼应。
阿夜点燃狼首形火把,火光中浮现出通道顶部的磁石阵列,排列方式与朱雀大街的异常地质层完全相同。当她的弯刀不慎划过石壁,火星竟在空气中凝成北斗形状,这与硝石爆破产生的光轨现象原理一致,只是规模缩小了百倍。
"是星象感应装置。" 司南望着火把映照的磁石,"父亲用阿羯山的磁石矿脉构建了防御体系," 他指向石壁上的赤铜矿脉,脉纹走向与西域矿山的铜符原料完全吻合,"每块磁石都对应一颗北斗星。"
丑时正刻,通道深处传来滴水声,频率与刻漏齿轮的转动周期相同。墨九抛出带铃铛的测绘仪,铃铛的回响在通道内形成声学地图,显示地下空间呈北斗七星的斗柄形状,其中 "玉衡" 星位有处异常空旷的区域 —— 与七符布局中的 "兵器库" 标记吻合。
司南的天枢符突然在 "玉衡" 星位产生强烈共振,符身投射出的星象图中,代表地下空间的光点突然闪烁。他想起日记中 "七星聚时需以‘天枢’镇之" 的记载,意识到这里可能是父亲储存星象仪的密室。阿夜突然按住他的肩,面具的热成像功能显示,前方转角处有金属构件正在散热,温度变化规律与铜钟的共振散热曲线一致。
"是自动运转的星象仪。" 墨九比出 "能量探测" 手势,机关盒显示前方有强烈的赤铜能量场,与铜符吸收星象能量的波段完全同步。当三人转过转角,眼前的景象让火把险些脱手 —— 二十具青铜星象仪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每具仪器的底座都刻着司明的锻造印记,与工坊证据相同。
寅时初刻,最西侧的星象仪突然转动,投射出的星象与玄武门星象存在 0.8 度偏差。司南用星象针测量偏差角,发现与二十年前冬至日的测算错误完全吻合。"父亲在模拟当年的星象误差," 他指向仪器内部的磁石调节装置,"这些仪器能复制不同年份的星象状态," 这与利用钟声制造时间错觉的原理异曲同工。
阿夜突然注意到星象仪的传动带上沾着极细的麻纤维,与血书的材质相同。她用面具的显微功能观察,发现纤维中嵌着半枚星象铜符残片 —— 纹路与刻漏底部的碎片属于同一枚,只是多了道波斯文的 "光明" 刻痕,与波斯占星师的理论手稿笔迹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