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剑剑柄造型古雅,虽历经风霜,依旧可见不凡。
露在外面的部分与巨石严丝合缝,不知是当年独孤求败以无上内力从崖顶掷下所至,还是亲至谷底运劲刺入。
无论是哪种,其功力修为都堪称惊世骇俗。
神雕低鸣数声,金睛流转,以喙轻推杨过后背,示意他上前一试
杨过走上前去,心中微动,伸手握住那冰凉剑柄,默运玄功,内力微吐,轻喝一声:“起!”
只听“嗡”的一声清响,似有龙吟,那剑应手而出,竟似乎并未受到太大阻碍!
石上只留下一个窄细的剑孔。
剑身长约四尺,较寻常长剑为长,在谷地天光下漾出一片清冷流动的青光,如一泓秋水,寒气逼人。
剑身柔软,微微颤动,发出细细清音,果真是一柄吹毛断发的软剑利器!
神雕见杨过如此轻巧拔出软剑,眼中欣慰愈浓,低鸣一声,缓步走向岩边一丛浓密杂草,以喙轻啄数下,又拨开层层积叶。
杨过心领神会,上前分开长草深丛,只见厚厚的腐泥与交错根须之下,隐约露出一段古雅剑鞘的轮廓。若非神雕提示,绝难察觉其存在。
他小心取出剑鞘,拂去表面泥土,入手微沉。细看之下,鞘身内侧似有玄机,竟设有一处极其隐蔽的夹层。他谨慎运劲轻启,暗格应手而开。
令人惊异的是,其中竟干燥异常,经年雨水未侵分毫。
夹层之中,刻有数行极细极深的小字,笔划如剑,另附若干人形运剑图谱,虽简洁无比,却气象万千,隐隐蕴含无穷剑意!
那字迹仍是独孤求败的手笔,写道:“软剑无常,难以控驭。误伤义士,悔恨难当。然其中变化之妙,亦属武学一绝。弃剑于此,特留数式精要,以期后人明其利弊,善用之。”
其下便是四招极为精妙奇诡的剑法。
这四招并非完整剑术,更像是独孤求败使用紫薇软剑时,针对其“软、疾、变、诡”的特性所创出的核心剑意与诀窍。每一招都极尽变化之能事,专攻敌人招式中的破绽,讲究料敌机先、乘虚而入,旨在破尽天下兵器法门。
与玄铁重剑那“一力降十会”的霸道路子截然相反,此剑法走的是“以巧破力”、“以快打慢”、“无招胜有招”的极致技巧路线。
其图所示,乃是四式极尽奇诡变幻的剑招精要:
其一曰「破剑」,专窥天下剑法之隙,后发先至,截击破招;
其二曰「破刀」,用以克制诸般刚猛刀法,以柔缠刚,借力打力;
其三曰「破枪」,破长兵、断突刺,身随枪走,近身夺械;
其四曰「破掌」,针对拳指擒拿,以剑尖点穴打脉,制人于先机。
这四招并非成套剑术,实乃独孤求败依紫薇软剑“柔、疾、变、诡”之性,提炼出的核心剑意,招招直指敌方破绽,讲究料敌机先、乘虚而入、以巧破力。与玄铁剑“一力降十会”的刚猛路子截然相反,走的尽是“无招胜有招”、“唯快不破”的灵巧之道。
杨过天资超绝,乍见之下,便觉这四式剑意深奥异常,与自己以往所学大相径庭,却隐隐契合更高一层的武学至理,仿佛窥见了独孤求败那与“重剑无锋”全然相反的另一重剑境。
他心念电转,难以按捺一试的冲动。当下手持紫薇软剑,依着图谱所示与文字要诀,在这剑冢之前缓缓演练起来。
初时剑招尚显生涩,软剑走势飘忽不定,难以驾驭。
然而杨过终究悟性惊人,加之身负绝世武功的武学根基,于灵动变幻之道本有极深体会。不
过片刻,他已渐得其中三味。
只见他身形倏忽来去,剑光如电,时而如灵蛇出洞,专点兵器交接之薄弱处,正是「破剑式」之精要。时而剑身缠绕,借力消力,以柔化刚,施展出「破刀式」的绵密巧劲。
应对长兵之威,则身随枪走,趋避进退间剑尖直刺要害,深得「破枪式」神髓。
而至「破掌式」,更是将软剑之“疾、变”发挥到极致,剑尖颤动如星雨,专破拳掌指爪之来路,迫敌变招。
他越练越是心喜,只觉这四式虽名“破”招,实则蕴含无穷攻守变化,并非固守成规,而是重在“料敌”、“乘虚”,追求的是后发先至、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
其理念与重剑的霸道刚猛截然不同,却同样直指武学核心。
他越练越是投入,周身内力自然流转,与剑意相合,那软剑上清光大盛,嗡鸣不绝,在谷中映出万千流光幻影。
神雕立于一旁,金眸灼灼,望着场中剑光缭绕、身形如风的身影,竟也偶尔振翅低鸣,似是赞许,又似是忆起故主当年风采。
杨过收势而立,郑重地将剑鞘收好,向那巨石躬身行了一礼,既是拜谢前辈遗泽,亦是感慨武道之无涯。
是夜,月华如水,倾泻入洞。
杨过猎得两只山鸡,细心烤得焦香流油,递与神雕。
那雕竟也识味,吃得极是畅快,不时以翅轻拍杨过肩头,低鸣赞许,眼中金光流转,满是亲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