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元年(公元58年 戊午年)
春天,正月,汉明帝率领公卿及以下官员到原陵朝拜,就像举行元旦朝会的仪式一样。明帝向刘秀的神座跪拜,之后退下,坐在东厢;侍卫官都站在神座后面,太官进献食物,太常演奏音乐;各郡国的上计吏依次上前,在神座前报告他们郡的粮食价格以及百姓的疾苦。从这以后,就把这个当作惯例。
夏天,五月,高密元侯邓禹去世。
东海恭王刘强生病了,汉明帝派使者和太医乘坐驿车去给他看病,一路上使者和太医络绎不绝。明帝还下诏让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到鲁地去探望刘强的病情。戊寅日,刘强去世,临终前,他上疏向明帝谢恩,说:“我寿命已经到了尽头,留下的孤儿寡母又让皇太后和陛下担忧,我实在又悲痛又惭愧!我的儿子刘政,只是个小人物,却要继承我的爵位,这肯定没办法保全他和家族,希望能归还东海郡。如今天下刚刚遭遇先帝去世的大忧,希望陛下多用心供养皇太后,多劝她进食。我刘强身体困乏虚弱,话也说不周全,希望陛下替我向诸王致谢,没想到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明帝看了奏疏后悲痛万分,和太后一起到津门亭为刘强发丧,派大司空持符节去料理丧事,用特殊的礼仪进行安葬,下诏让楚王刘英、赵王刘栩、北海王刘兴以及京城的亲戚都来参加葬礼。明帝追念刘强一直坚守谦逊节俭,不想厚葬而违背他的心意,于是特别下诏:“送葬的物品,一定要简约节省,衣服能遮住身体就行,用茅草扎的车和瓦器,陪葬物品比规定的减少,以此彰显东海王卓越不凡、特立独行的志向。”让将作大匠留下修建陵庙。
秋天,七月,马武等人攻打烧当羌,把他们打得大败,剩下的羌人都投降或逃散了。
山阳王刘荆私自招来会观测星象的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商议,希望天下发生变故。明帝听说后,把刘荆改封为广陵王,打发他到封国去。辽东太守祭肜派偏何去讨伐赤山乌桓,把他们打得大败,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塞外各族震惊恐惧,西边从武威开始,东边到玄菟,各族都来归附东汉,边境安宁没有战事,于是明帝把边境的屯兵都撤掉了。
东平王刘苍认为东汉中兴已经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应该修订礼乐制度,于是和公卿们一起商议确定了南北郊祭祀的冠冕、车服制度,以及光武庙祭祀时登堂所唱的歌和八佾舞的舞人数,然后上奏给明帝。
好畤愍侯耿弇去世。
显宗孝明皇帝上永平二年(公元59年 己未年)
春天,正月辛未日,在明堂祭祀光武帝刘秀,明帝和公卿列侯们,第一次穿着冠冕、佩戴玉佩来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结束后,登上灵台,观察云气天象。然后大赦天下。
三月,明帝到辟雍,第一次举行大射礼。
冬天,十月壬子日,明帝来到辟雍,首次举行养老礼;任命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穿着都纻做的大袍,戴着进贤冠,拄着玉杖;五更的穿戴也一样,只是不拄杖。明帝乘坐车驾来到辟雍的礼殿,坐在东厢,派使者用安车到太学讲堂去迎接三老、五更,明帝在门屏处迎接,行交拜之礼;然后引导他们从东阶而上,三老从西阶登上;到了台阶处,明帝按照礼仪向他们作揖。三老登上后,面向东方,三公为他们摆设几案,九卿为他们整理鞋子,明帝亲自袒露上身切割祭牲,拿着肉酱进献,拿着酒爵请他们漱口,前面有人祝祷他们不被食物哽噎,后面有人祝祷他们不被食物噎住。五更面向南方,三公上前供食,礼仪和对待三老一样。仪式结束后,明帝带领桓荣和他的弟子登上厅堂,亲自为他们讲解经义,各位儒生拿着经书在前面提问,戴着冠冕、束着腰带、插着笏板的人环绕在辟雍的桥门观看听讲,人数大概有亿万之多。于是明帝下诏赐给桓荣关内侯的爵位;三老、五更都享受二千石的俸禄,终身供养。赐给天下的三老每人一石酒、四十斤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着桓荣学习《尚书》,等到即位做了皇帝,仍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崇桓荣。明帝曾经到太常府,让桓荣面向东而坐,为他设置几案和手杖,召集百官和桓荣的几百名学生,明帝亲自听讲;有的学生离开座位向明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谦逊地说:“太师在这里呢。”结束后,明帝把太官准备的供品都赐给了太常府桓荣家。桓荣每次生病,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太官送食物、太医去看病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等桓荣病重,上疏向明帝谢恩,要把爵位和封地归还。明帝到他家去问候病情,进入街巷后就下车,抱着经书走到桓荣床前,抚摸着桓荣流泪,赐给他床褥、帷帐、刀剑、衣服被子,过了很久才离开。从这以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都不敢再乘车到门口,都在床下拜见。桓荣去世,明帝亲自换上丧服去吊丧送葬,赐给他在首山南面的一块墓地。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他要让给哥哥的儿子桓泛;明帝不答应,桓郁这才接受封爵,但把所有的租税收入都给了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