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 丁未年)
春天,正月,南郡的蛮人叛乱;刘秀派遣武威将军刘尚前去讨伐并打败了他们。
夏天,五月丁卯日,大司徒蔡茂去世。
秋天,八月丙戌日,大司空杜林去世。
九月辛未日,刘秀任命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冬天,十月丙申日,刘秀任命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蛮的首领相单程等人造反,刘秀派遣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逆着沅水进入武谿攻打他们。刘尚轻敌冒进,深入敌境,蛮人凭借险要地势拦截他,刘尚的军队全军覆没。
当初,匈奴单于舆的弟弟右谷蠡王知牙师,按照顺序应当被立为左贤王,而左贤王接下来就会成为单于。但单于想把单于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就杀了知牙师。乌珠留单于有个儿子叫比,是右薁鞬日逐王,统领匈奴南边的八个部落。比看到知牙师被杀,就口出怨言说:“论兄弟关系,右谷蠡王知牙师按顺序应当被立为左贤王;论父子关系,我是前单于的长子,也应当由我来立为单于。”从此,他心里又猜疑又害怕,很少参加单于庭的集会。单于对他起了疑心,就派两个骨都侯去监督统领比所率领的军队。等到单于蒲奴即位,比更加怨恨,秘密派汉人郭衡带着匈奴的地图,到西河太守那里请求归附汉朝。那两个骨都侯察觉到了比的心思,正好赶上五月的龙祠大会,就劝单于杀掉比。比的弟弟渐将王正在单于帐下,听到这个消息,赶忙跑去告诉了比。比于是聚集了八部的四五万兵力,等那两个骨都侯回来,打算杀掉他们。骨都侯快到的时候,察觉到了比的计谋,就逃走了。单于派一万骑兵攻打比,看到比的兵力强盛,不敢进攻,就撤回去了。
这一年,鬲侯朱祜去世。朱祜为人质朴正直,推崇儒学;作为将领,他经常接受敌人投降,把攻克平定城邑作为根本,不追求斩杀敌人首级的功劳。他还严禁士兵掳掠百姓。但士兵们喜欢肆意放纵,很多人因此埋怨他。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 戊申年)
春天,正月乙亥日,刘秀大赦天下。
匈奴的八位部落首领一起商议,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他来到五原塞,表示愿意永远作为汉朝的屏障,抵御北方的匈奴。这件事交给公卿们讨论,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天下刚刚安定,中原地区空虚,夷狄的心思真假难测,不能答应他们。”只有五官中郎将耿国认为:“应该像汉宣帝时的做法一样,接受他们。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东边抵御鲜卑,在北边抗拒匈奴,激励四方夷族,恢复边境郡县。”刘秀听从了耿国的建议。
秋天,七月,武陵蛮侵犯临沅。刘秀派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前去征讨,没有成功。马援请求出征,刘秀怜悯他年纪大,没有答应,马援说:“我还能穿上铠甲,骑上马。”刘秀让他试试。马援跨上马鞍,左顾右盼,来表示自己还能用,刘秀笑着说:“这老头精神矍铄啊!”于是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等人,带领四万多人,去征讨五溪。马援对朋友杜愔说:“我深受朝廷厚恩,年纪越来越大,日子越来越少,常常担心不能为国家大事而死。如今能实现我的愿望,就算死也甘心瞑目了,只是担心权贵子弟有的在我身边,有的和我一起做事,很难协调共事,我唯独讨厌这个罢了!”
冬天,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派使者到朝廷,尊奉汉朝为宗主国,自称臣子。刘秀就这件事询问朗陵侯臧宫。臧宫说:“匈奴现在遭遇饥荒、瘟疫,内部纷争不断,我希望能带领五千骑兵去建立战功。”刘秀笑着说:“总是打胜仗的人,很难和他一起谋划对付敌人,我自己再考虑考虑。”
评论
建武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刘秀政权在军事、外交及官员变动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局面。
军事上,国内叛乱频发,南郡蛮和武陵蛮先后造反。刘尚讨伐南郡蛮虽成功,但在攻打武陵蛮时因轻敌全军覆没,暴露出军事指挥上的问题。而马援主动请缨征讨武陵蛮,其老当益壮的精神可嘉,同时也流露出对与权贵子弟共事的担忧,反映出军队内部人际关系对作战的潜在影响。
外交层面,匈奴内部权力斗争引发分裂。日逐王比因单于位继承问题心怀不满,最终自立为南单于并请求归附汉朝。对于此事,公卿们意见不一,刘秀最终采纳耿国建议接受归附,这一决策不仅影响着汉匈关系,还对边疆局势产生了长远影响,利用南匈奴制衡北方势力,成为东汉边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反映出东汉在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需权衡各方利弊,谨慎决策。
官员变动上,大司徒蔡茂和大司空杜林离世,王况、张纯接任,这种高层官员的更替,是政权机构正常新陈代谢的体现,新官员的任命也将对国家治理产生不同影响。
总体而言,这两年刘秀政权在应对内忧外患中不断调整策略,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