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军的樊崇等人带兵进入颍川,把队伍分成两部分,樊崇和逢安带领一部分,徐宣、谢禄、杨音带领另一部分。赤眉军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厌倦了打仗,每天都愁眉苦脸地哭泣,一心想着回东边老家。樊崇等人商量后,担心队伍往东走肯定会散伙,觉得还不如往西去攻打长安。于是樊崇、逢安从武关进发,徐宣等人从陆浑关出发,分两路向长安进军。更始帝派王匡、成丹和抗威将军刘均等人分别据守河东、弘农,抵挡赤眉军。
萧王刘秀打算往北巡视燕、赵之地,他估计赤眉军肯定能攻破长安,又想趁机占领关中,但不知道该把这个重任托付给谁,于是任命邓禹为前将军,把自己麾下的两万精兵分给他,派他向西进入关中,还让邓禹自己挑选副将及以下可以一同前往的人。当时朱鲔、李轶、田立、陈侨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和河南太守武勃一起镇守洛阳;鲍永、田邑则在并州。刘秀觉得河内地区地势险要,物资丰富,想选个将领去镇守河内,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就问邓禹的意见。邓禹说:“寇恂这人,文能治国,武能带兵,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了他没人更合适了!”于是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刘秀对寇恂说:“以前汉高祖把萧何留在关中,现在我把河内交给你。你要保证军粮充足供应,训练好兵马,抵御其他势力的军队,别让他们往北渡过黄河就行!”刘秀又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让他统领魏郡、河内的军队驻守黄河边,抵挡洛阳的敌军。刘秀亲自送邓禹到野王,邓禹往西出发后,刘秀就又带兵往北走了。寇恂负责调运粮草、制造器械,供应军队所需;军队虽然远征在外,但物资从来没有短缺过。
隗崔、隗义谋划反叛,想回到天水。隗嚣担心自己也会因此遭殃,就告发了他们。更始帝杀了隗崔和隗义,任命隗嚣为御史大夫。
梁国的刘永凭借封国起兵,招揽各郡的豪杰,沛人周建等人都被任命为将帅,他们攻下了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地,一共占据了二十八座城池。刘永又派使者封西防的贼帅山阳人佼强为横行将军,东海的贼帅董宪为翼汉大将军,琅邪的贼帅张步为辅汉大将军,让他督察青州、徐州,和他们联合兵力,于是刘永就独自占据了东方地区。
鄀县人秦丰在黎丘起兵,攻下了鄀县、宜城等十多个县,拥兵上万人,自称为楚黎王。
汝南人田戎攻陷夷陵,自称扫地大将军;他转战各地,攻打郡县,手下有几万人。
评论
这段记载堪称刘秀崛起的“关键转折录”,既展现了乱世中权力博弈的残酷,也暗藏着成大事者的深层逻辑。
刘秀的“潜龙在渊”之道
藏锋与破局的平衡:面对耿弇“争天下”的直言,刘秀先以“砍头”假意震慑,再以“玩笑”转圜,既试探了心腹忠诚,又为自己留足政治余地。这种“外示恭顺、内藏雄心”的策略,让他在更始帝眼皮底下悄然积蓄力量。
收人心的“极致操作”:铜马军投降后,刘秀单骑巡营的举动,看似冒险实则精准击中要害——降兵怕被猜忌,旧部怕养虎为患,他以“推心置腹”打破双重疑虑,将几十万降兵转化为“死士”,这步棋既扩军又树威,比单纯征战更具杀伤力。
剪除异己的“钝刀子割肉”:对谢躬的处置堪称教科书级政治手腕:先以“谢尚书真称职”麻痹对方,再借战事调虎离山,最后趁虚夺城斩草除根。全程不见高声厉色,却将威胁消弭于无形,尽显“笑里藏刀”的深沉。
更始政权的“崩塌方程式”
民心流失的不可逆:耿弇点出的“百姓怀王莽”,是比军事失败更致命的危机。更始帝团队从“复汉希望”堕落为“劫掠者”,失去了政权合法性的根基,这与刘秀“约法三章”式的治理形成鲜明对比,民心向背早已注定结局。
失控的“多米诺骨牌”:赤眉西进、公孙述割据、刘永称王等,各地势力纷纷脱离掌控,本质是更始帝缺乏“向心力”,既无权威约束部下,又无策略安抚群雄,最终沦为“名义共主”,印证了“打天下易,坐天下难”的铁律。
乱世争霸的“生存法则”
从铜马、赤眉等农民军的流窜,到公孙述、刘永的割据,再到隗嚣的“投机自保”,可见此时天下已进入“实力说了算”的丛林时代:
军事上,吴汉斩苗曾、耿弇杀韦顺,以“雷霆手段”震慑幽州,证明“枪杆子里出服从”;
政治上,刘秀任邓禹入关中、寇恂守河内,布局长远;公孙述据蜀称王、刘永联贼扩势,各有盘算;
人心上,刘秀“推心”收降兵,更始帝“失德”失天下,反复印证“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终极逻辑。
这段历史最精妙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刘秀如何在“群雄环伺”中,以精准的判断、柔韧的手腕和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一步步从“萧王”走向“光武帝”,堪称一部乱世崛起的“实战指南”。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