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正常时期略高,但对人体基本没有太大影响。
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和其他研究所也在持续对这件事情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涉,
毕竟此刻地表生态情况和此前完全不同,即便有熵藻在,大气含氧量也没有那么快完成平衡。
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和其他研究团队的目标,是短期内将大气含氧量继续维持在23%-26%的水平。
而大气中其他有毒气体的比例,此刻在负熵研究院的持续作用下,也已经对人类生存构不成什么威胁。
此外,大气环境以下,地表紫外线强度,比末日危机之前高出很多,但回到地表之后,控制每天露天活动时间也没有多大影响。
在此刻智能时代,也基本没有什么工作需要人们长时间露天进行。
基于这些种种,负熵研究院认为,人类文明已经满足回到地表的所有基础前提条件,
在‘人类文明从地下迁回地表’的计划中提到,
从即日起开始,
处于各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类文明,
所有生产力,大致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保证地下避难城市中人们的生存和生活,
第二个部分,继续为恢复地面陆地和海洋更加丰富的生态系统做准备。
剩下大部分生产力,将投入地面城市的建设,
人们将正式开始恢复地面城市,为人类文明集体回到地面而做准备。
更具体一点就是,
此刻,总共两百余座地下避难城市,
将各自地下避难城市所对应的地表附近,重建一座可以容纳自己地下避难城市内所有人的地面城市。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过幸好,人类文明的生产力是足够的。
之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若干地下避难城市的建造,
此刻在情况逐渐平稳的地面建造城市,总比之前建造地下避难城市更容易一些。
而除了这个迁回地表计划中主要的部分,
公告中,
还提到了一件让不少人们比较兴奋的事情。
即,
从此刻开始,每个地下避难城市,每天会固定开放一定数量的名额,
容许获得名额的人们,乘坐地轨列车返回地面旅游一趟,
不过考虑到目前地面各种配套设施都还没有建设完成,基本只能够当天去当天回。
不过,即便是只能够在地面待几个小时,
对于看到这条消息的人们来说,也已经足够惊喜了。
“……要是放在十几年前,我估摸着我做梦都想不到,能够到地面逛一圈能够让人这么激动。”
“那句话怎么说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也没有想到,去一趟地面能够让我这么新奇。”
不少彻夜没睡的人们,也同样在网络上兴奋地讨论着。
在这条信息公布之后,专门为报名‘地面一日游’设置的网站上,
显示的,报名人数就攀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不少人看得都直咧牙,
哪怕是只需要和自己一个地下避难城的人抽签,
运气不好想要等到抽到自己,恐怕地面城市都要建好了。
毕竟,此刻,不可能将大量地下避难城和地面之间的运力用在给地下避难城市的人们体验一下地面旅游上,
更多的,还是得花在地面城市建造和地面生态系统恢复上。
“……我怎么感觉你们都想上去看看?”
“废话,你不想上去……不过你们去吧,我感觉我是指望不上了,我还是等着地下避难城市建造完成之后,大家一起回到地表算了。”
“那你别报名啊,这样抽中我的概念就又大一点了。”
“不,我就报,万一抽中我了呢。”
网络上,热闹着。
或许是,集体迁回到地面的计划已经正式提上日程,
网络上的氛围看起来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
地面城市建造进程,
在迁回地面计划公布之后,就轰轰烈烈立即开始了。
同样是由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负责协调和整体统筹,智能机械中智能程序负责分配到它身上的某一具体任务的具体执行。
而整个建造计划,则是由负熵研究院制定了大致的方略和框架,由强人工智能和负熵研究院外的一些研究员研究团队完成了各自地下避难城市对应的地面城市的一些设计细节。
毕竟这份任务对于负熵研究院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全让负熵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员来,颇有些大炮打蚊子的美感。
而设计完成的,新的地面城市,
以陵川市为例。
可以说,继承了曾经陵川市的风格,但新的陵川市肯定不会再和曾经陵川市完全一样,
或者说,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必要。
曾经的陵川市,城区的发展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步逐步推进的,必然有许多设计的不那么完善与合理的地方。
而现在,新的陵川市,大可以完全按照城市运转的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