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让历史记住我!

作品: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作者:一天一万|分类:都市|更新:2025-07-06 02:14:13|字数:9076字

在此刻这种情况下,

整个负熵研究院自然也保持着相当程度的活力。

虽然很难和秦裕比,

但整个负熵研究院内,各领域各学科的天才,也是层出不穷。

更或者说,能够进入到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本身就是天才。

自然而然的,除了秦裕直接参与的项目,

负熵研究院其他一些项目,不时也是有一些新成果浮现的。

哪怕不如强人工智能,碳基芯片一样猛然一脚踹开时代的大门,

但其中也不乏亮眼的。

011研究所,此刻也可以称呼为负熵研究院下的生物与生命科学研究所,

在持续了许多年的‘人体强化项目’中,

在对增强人体恢复能力的领域,再做出了一些突破,通过基因手段,

能够实现在新一代人体身上,达成类似于‘断肢重生’的效果,虽然目前效果还没有那么的完美,能够让人完美长出短损的手臂,但在肢体末端恢复和内脏部分损伤的恢复上,已经见明显效果。

虽然在实用效果上,有其他比如单一内脏人体外培育技术做替代。

但终究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

而信息去噪所,在继十纳米的碳基芯片之后,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从工艺和设计上,在将碳基芯片的制程进一步缩短,性能进一步进行了提高。

虽然只是已有技术路径上的再往前一步,

但碳基芯片作为目前智能时代的硬件基础,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

材料研究所和能动所合作,

针对于目前的电力传输问题,拿出了一个新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案。

在无线电力传输上,已经明显优于此前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案。

目前还在针对于此,进行更大程度上的实用性优化。

而地质研究所,则是和信息去噪所合作,正在尝试将目前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引入地质活动推理,

目前这个项目,也同样在推进中。

此外,材料所本身,在近些年化学火箭燃料的发展中也做了一些贡献,

能动所本身,对于之前反应堆氚增殖和自循环的问题,也已经逐渐得到了解决。

这一点,在280年新建的一些巨型聚变反应堆上都已经得到了体现。

这些单独罗列出来,其实都是了不起的成果。

当然,

此刻整个能动研究所,乃至整个负熵研究院,主要努力的方向,依旧是在氦3聚变上。

……

对于氦3聚变的研究。

在秦裕带领下的能动所,目标其实就是两个。

第一条,自然就是实现氦3聚变本身,

第二条,就是缩小目前聚变反应堆的体积。

首先是后者,

如果氦3聚变反应堆,依旧维持着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加配套发电装置这样,

动辄好几个体育场大的占地面积,其使用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很大程度上受限。

在此刻,月面基地上和空间站上,依旧没有使用上可控核聚变发电,核心原因就是这个。

此前,秦裕介入能源领域的研究,

除了解决能源问题本身,也是想从能源领域出发,解决目前航天技术的运力问题。

如果氦3聚变反应堆还是像目前巨型氘氚聚变堆这么大,乃至更大,

把它放在飞船,飞行器上,那飞行器得多大?

即便不让它在大气层内航行,把它的能源部分运到地外都成问题。

然后,

就是实现氦3聚变本身了。

氦3聚变之于目前已经实现了的氘氚聚变,

先不说可控不可控的问题,就是实现聚变反应的难度,都跃升了一个量级。

单从反应温度上来说,氘氚聚变可能上千万度就已经足够实现反应,

而氦3聚变的,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大概需要上亿度,数亿度才能够实现反应。

在氦3聚变的实现上,不光约束成问题,聚变点火本身可能都成问题。

而想要实现如此苛刻的反应条件,氦3反应堆运行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必然也是巨量的。

也就是说,氦3聚变反应堆的自持率大概也会出现问题。

这些都是此刻能动所和秦裕所面对的问题。

从此刻氘氚聚变反应堆的建造上,本身就已经能够窥见氦3聚变实现的困难。

在实现较为容易的氘氚聚变时,以目前的技术,都只是堪堪实现,并且为了提供自持率Q值,不得已将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建得如此之大,

就聚变堆来说,目前技术上已经不剩下什么余量了。

但偏偏,氦3聚变的实现难度,就是要比氘氚聚变超出一个数量级。

也就是说,过往实现氘氚聚变时掌握的经验,在氦3聚变上已经没用了。

目前的技术本身,距离实现氦3聚变氦差着相当的距离。

而具体点,

从反应堆的控制系统上来说,

在强人工智能介入之后,

控制系统本身,在现阶段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优化的空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方便以后阅读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第78章 让历史记住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第78章 让历史记住我!并对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