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秦裕教授的最新成果,必然会再次改变世界。
哪怕过去的2611延寿针剂和人体繁育装置,
单个拿出来,都能够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生物学家一生的成就了。
人们也依旧认为,秦裕教授会不断的前进,继续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
“……受华国科学院,华国……委托。华新社现向全国所有同胞,宣告一条重要消息。”
“近日,在我国知名生物学家,生命科学领域学者,秦裕院士的带领和主导下,我国相关科研团队以相关先进技改造合成出一种特殊菌类。”
“该类特殊菌,被命名裕类菌。”
“裕类菌具有环境适应力极强,生存能力极强,繁殖迅速,菌丝密集,连结能力好等一系列特点,是秦裕院士和秦裕院士带领下研究团队专为地球表面环境下,多气候环境,多地区荒漠化的土地改良治理,所特别研制的一众特殊菌种。”
“目前,裕类菌的应用已经在国内多个地区,进行了超过一百万亩的实验。实验结果良好,超百万亩荒漠全部从沙土化转回土壤化土地。”
“根据实验结果。裕类菌能够在年平均降水量150毫升以上的绝大多数荒漠地区使用,能够降低目前我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荒漠治理成本。”
“裕类菌的大面积使用极其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超大范围使用,使用裕类菌改良的荒漠化土地,在一个月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初步土壤化,为后续其他植物的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结束荒漠化地区的长久荒漠化历史。”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广泛利用裕类菌对荒漠化土地的改良,有望在十年时间内,实现华国范围内,所有非天然沙漠的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改良!”
秦裕早在2611延寿针剂公布过后,没多久就已经是华科院的院士了,
然后在人体繁育装置过后,还多了一个工程院的院士头衔。
只不过,是否是院士对于秦裕本人都没有什么影响,他从来还没有缺过研究经费。
此刻,
华新社最先发布的这段报道,内容并不长甚至可以说简短,信息量却是巨大的。
前面半截,算是正常科学技术取得突破之后的新闻报道,
后半截报道里,简单描述了的裕类菌的特性和作用,算是让绝大多数人们都理解了裕类菌诞生的巨大意义。
“卧槽,我看到秦裕教授的名字就知道,肯定又是一个伟大的科技突破,但看完类对裕类菌的描述过后,我脑子还是宕机了一下。”
“不是,什么叫,十年内解决所有荒漠化土地的改良问题?”
“各位大佬,我能够感觉到这样成果很牛逼,非常牛逼,但有没有哪个大佬再细说一下!让我再激动一点。”
“这么说吧,我们国家的耕地面积大概是19亿亩,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大概是38亿亩,懂了吗?”
“卧槽?卧槽,卧槽!”
“朋友们,我现在真得感觉……我想给秦教授磕一个,不给秦教授磕一个我都感觉对不起他对全人类,对国家的贡献。”
“卧槽,秦教授这是要把所有沙漠都干掉?”
“所有沙漠干掉倒是不至于,报道里不都说了吗?要至少150毫升年平均降雨量的基础条件才能够让裕类菌发挥作用。不过,150毫升年平均降雨量以上就能够完成荒漠化治理的改良,这就已经很牛逼了!”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绝大多数非天然沙漠的荒漠化土地都能够变成土地,可以大片大片长植物甚至长作物的土地。哪怕不可能39亿亩的荒漠土地全部变成可耕种的田地,但去掉那些天然沙漠,哪怕是三分之一呢,要是咱们的可耕种土地能够一下增加十亿亩,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个我知道,意味着我们的粮食从此能够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不管是主粮,还是饲料,还是其他粮食作物,都能够完全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其实不光是我们,我感觉这一下,全世界的人都该给秦裕教授磕一个!哪怕是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角度,秦裕教授这次的研究成功也将我们所有人的生存空间都放大了,整个地球上的荒漠化土地原本也超过百分之二十。”
而在华新社发布这条报道过后,第一时间,其他一众主流媒体自然立马进行了转载。
同时做了跟进报道,只不过比起华新社最先报道内容的简单直接,
其他媒体报道这件事情时所使用的标题和切入点,就五花八门了。
“荒漠变良田——秦裕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再次做出重磅的研究成果。”
“秦裕院士带领研究团队研制出特殊菌裕类菌,我国将在十年内完成所有荒漠化土地的治理!”
“当原本西北荒漠上长出能够养活无数人们的作物时,请铭记此刻,秦裕教授所做出的贡献。”
同时,
最先报道的华新社,也做了关于这件事情的跟进报道,专题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