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研究员们的眼里,这种特殊菌类的诞生,都没有这个理论的形成有价值。
这实际上意味着,人类的生物学在该领域,再往前大大的跨了一步。
有了理论,就可以不光是考虑研究适合目前需要的菌类,也同样可以研究满足其他需要的特殊菌类研究。
当然,
那样满足项目需要的特殊菌类的研制,
在一众研究员们分工合作,顺着秦裕教授的理论预言以及给出的研究方向,
两年时间进行了大量实验摸索过后,也诞生了出来。
在一众研究员们的一致同意和要求下,
这个特殊菌类,被以秦裕的名字命名,就叫‘裕类菌’。
或者再简单点,就叫‘裕菌’。
……
通过多种手段,改造,诱化合成培育出来的裕类菌,从诞生之初,
就几乎满足了研究员们的所有期待,
裕类菌通常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不怎么结蘑菇的‘蘑菇’,
有着强大的生存能力,‘韧性’不错的,‘粗壮’的菌丝结构。
在浅表土壤中生长时,会这种‘粗壮’的菌丝,会密密麻麻在土壤中延伸,将其遍布的整片土壤,牢牢的粘合在一起。
将沙土粘合成初步的,有些成板块的土壤,能够极大提升蓄水能力。
只不过,
在这裕类菌诞生的第一时间,研究员们就发现了它的一个问题。
生存能力的强,环境适应力强是好事,
但是太强了就不是好事了。
这种人为创造出来的菌类,虽然是准备用在荒漠戈壁的,但实际上就是几乎什么地方都可以生长。
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异常危险的东西,
就这么放出去的话,要不了多久,经过其反复繁殖的话,整个地球生态圈可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着极强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的它,会严重挤压地球生态圈中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严重一点,搞不好能够把地球都变成‘菌子星’,然后直接生态灭绝。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研究员们在秦裕的带领下,自然给这种特殊菌类,再做了一点‘小手脚’,
从基因和底层机制上,就限制死了这种特殊菌类的繁殖和蔓延可能。
在裕类菌的两代繁殖过后,其‘后代’就会失去繁殖能力。
保证了裕类菌能够发挥预期作用,在需要的范围内形成足够规模的繁衍和增殖的同时,
又避免它无休止的扩散。
……
42年,
在011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诞生了裕类菌,
并完成了裕类菌的实验室培养,小范围室内试验,安全性试验过后。
011研究所准备就这种改造环境的特殊菌类,进行大规模实验了。
秦裕通过专线电话,和上面沟通了这个问题。
而对于011研究所以及秦裕的这方面要求,
上面自然没有什么二话。
极短的时间里,上面走完了流程,给011研究所裕类菌研究项目,批了共一万亩位于西北地区的荒漠土地,用作裕类菌的首次大规模实验。
只要这一期实验能够达到预期,自然还会进一步提供更大的试验范围。
……
42年,6月,赶着雨季。
裕类菌的首次大规模应用实验就开始了。
秦裕也难得离开了一趟011研究所,领着011研究所‘裕类菌’研究项目中的一众核心研究员,
抵达了大西北,算是见证和关注一下,裕类菌的首次应用。
渭州省,戍岭市。
秦裕和一众研究员,乘坐专机抵达了戍岭市的一个非民用机场。
然后在乘车,一路离开了戍岭市的城区。
戍岭市华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城市,极其靠近西北地区的大片荒漠,
在最严重的时期,戍岭市外的土地荒漠化,一度蔓延到城区边缘,一到刮风的季节,
基本就是黄土漫天,黄沙遍地,地上走过,都能够留下清晰的脚印。
车露天停上一晚,都能够被超过一指厚的黄土盖上。
也就这几十年,持续的荒漠治理行动,防护林从戍岭市的城区边缘开始往外重,
一点点往荒漠地区压了回去,才让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但在成片的防护林之外,依旧存在着大片荒漠地区。
而那片荒漠,就是秦裕一行人此行的目的地。
在车上,车一路朝着戍岭市城区外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都不太能够感觉出来,这里处于荒漠的边缘。
路两边,大片大片的树木林荫,反而让人看得挺舒服。
不过,
再往前进行一段时间过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扭转。
随着越往荒漠靠近,
路两边的树因为种植下去的年限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越来越矮,越来越稀疏,
然后彻底离开了林区,进入到了戈壁地带。
戈壁区域里,虽然有大片的黄土裸露出来,但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大片大片的草方格,已经初步长起来的灌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