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纱,两仪峰东麓的桃花林浸在湿润的、沁着甜香的空气里。
千年老桃虬枝盘结,撑开巨大的华盖,粉白花瓣无声飘坠,铺满茵茵草地。
此地灵气丰沛,枝叶间流淌着肉眼难辨的淡金霞光。
玄珏与白素贞端坐于桃树庞大根系的天然凹陷处,厚积的落英如软垫。
玄珏今日只着了素净的太极混元袍,黑白二气在袍上缓慢流转,显化双鱼之形,气息圆融内敛。
白素贞则是一身素白纱衣,眉宇间蕴着温和神光,怀中安稳卧着一只毛茸茸的幼虎,
小家伙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蜷缩如狸奴,全无半点山林猛兽的凶煞。
另一只稍显顽劣的幼虎,皮毛斑斓,正执着地用小爪子扒拉着玄珏的裤腿,锲而不舍地试图攀上他的膝头。
玄珏低头,手指轻轻拂过幼虎头顶,幼虎便顺势躺倒,露出柔软肚皮,四爪朝天,憨态可掬。
清风吹过,桃林深处传来窸窣声响。
率先踏露而来的,是那鹿群首领五色神鹿。
它脚步轻盈,鹿角如剔透玉枝,流转着青、赤、黄、白、玄五色微光,身后鹿群有序跟随,或低头嗅闻落花,或昂首好奇张望,灵动的眼眸映着天光与桃色。
金丝猴王倏忽荡至,灵巧地落在近前一根低垂桃枝上,臂弯里小心抱着一个古朴的陶土酒坛,浓郁果香已隐隐透出——正是那闻名遐迩的猴儿酒。
它浑身金毛灿然生辉,面庞俊美,眼神机敏狡黠。
身后桃林间影影绰绰,无数猴影在枝头跳跃,吱喳声此起彼伏,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秩序。
熊吼低沉,如闷雷滚过。
一只体魄雄健的黑熊分开桃枝,缓缓走出,厚实的皮毛在晨光里泛着油亮的光泽,它目光沉稳,带着一丝探究。
接着是狼群,灰影幢幢,在白狼首领的带领下无声地汇聚到林边空地边缘。
白狼身形矫健,孤傲地踞于一块青石上,银灰色的眸子冰冷沉静,远远望着桃树下的二人,周身弥漫着警觉与疏离的气息。
一时间,飞禽敛翅栖于高枝,走兽伏卧于芳草,偌大桃花林竟显出奇异的静谧。
无数双兽瞳,无论温和好奇,还是冰冷警惕,此刻都聚焦于桃树根下那两位气息渊深的存在。
玄珏目光扫过这百兽汇聚之景,嘴角不由弯起一丝笑意。
这感觉,倒真如当年初窥道法时,在大青山讲道的情形了。
他指尖微动,那扒着他裤腿的幼虎便被一股柔和的力道托起,稳稳落在膝上。
幼虎在他怀中寻了个舒服姿势,小脑袋蹭了蹭他的道袍,也安静下来。
万籁俱寂,唯有桃瓣簌簌。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玄珏清越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如玉石相击,清晰传入林中每一双耳朵。
他并未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只是将《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篇章娓娓道来,字字句句,化入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天地。
“水之为物,至柔,”
他目光投向林间草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
“然水滴石穿,柔能克刚。它不争高下,甘处万物之下,”
他指了指桃树下湿润的泥土,
“却滋养草木,泽被生灵。”
他顿了顿,看向抱着酒坛的金丝猴王,
“如那深涧溪流,汇聚成潭,便是尔等酿制琼浆的源头。”
猴王闻言,眼中灵光一闪,低头嗅了嗅怀中酒坛,若有所思。
“水无常形,”玄珏袍袖轻拂,林间薄雾随之聚散流转,变幻无方,“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聚则为云雨霜雪,散则为无形之气。
这变化之道,亦是生存之道。”老
桃树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应和着这无形的至理。
那卧在白素贞怀中的幼虎,鼻尖恰好落下一片花瓣,它打了个小小的喷嚏,懵懂地抬起头。
玄珏的声音如同林间流淌的清泉,平和地浸润着每一个聆听的生灵。
当“上善若水”的篇章终了,林间弥漫着一种沉静的悟道氛围。
他话锋一转,开始讲述更为实际的根基——一套粗浅却直指根本的导引气息法门。
“万物有灵,灵蕴于气。”
玄珏的声音变得更为低沉,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与大地深处的脉动相合,
“气分阴阳,流转不息。静心凝神,感知身内一点灵明初动,如春芽破土,如朝露初凝。”
他缓缓抬起双手,掌心虚对,不见光华大作,
却有一缕极淡的黑白二气自指尖袅袅升起,如烟似雾,相互追逐缠绕,
最终形成一个微小而完美的太极图案,缓缓旋转。
图案虽小,却蕴含着一种天地初开的混沌气息,引动周遭稀薄的灵气如细流般悄然汇聚。
“导此气,循经络,如溪流归海,不疾不徐,绵绵若存。”
他一边解说,一边引导膝上幼虎那微弱的气息,
“初始不必强求路径,只需存此一念,令其自然流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