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玉田村的星火(续写)
晒谷场上的煤油灯在夜风中摇晃,二十几个学生围着俞文农老师席地而坐。潮湿的泥地上摊开着《航海天文历 》,纸页边角已磨出毛边。"北极星高度角测算误差不能超过0.5度。"俞老师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六分仪示意图,远处突然传来犬吠声。
祠堂改建的女生宿舍里,十六岁的陈雪梅正用炭笔在墙砖上默写航海公式。她忽然停笔——木板缝隙透进的月光被黑影切断。透过裂缝,她看见三个穿蓑衣的男人抬着木箱钻进后山竹林,箱角反射出金属冷光。
次日清晨,范震生带着猎户围住村口:"昨夜县保安团的人来过?"老族长烟杆指向后山废弃的炭窑。拨开茅草,露出半箱德制手榴弹,油纸包着的清单上赫然印着"厦门特别市警察局"的关防。
第七章 弦歌与枪声
农历三月三的黎明,大雾笼罩着玉田溪。航海科学生林志远在溪畔晨读时,发现水面漂着油花。顺流而上,他看见六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正在擦枪,领头的别着集美校徽——是半年前投笔从戎的学长郑志航。
"鬼子要扫荡玉田村。"郑志航塞给林志远一张手绘地图,"溪北五里的苦竹坳藏着电台。"地图背面是陈村牧校董的笔迹:"弦歌不辍,亦需长剑。"
当天下午,朱子祠的课堂上,俞文农突然改变教学内容:"今天讲潮汐与登陆作战。"他在黑板画出登陆艇吃水线时,祠堂梁柱间垂下一根麻绳,吊着捆油布包裹的《海军战术讲义 》。
第八章:暗夜中的星光
水面漂着油花,顺流而上,他看见六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正在擦枪,领头的别着集美校徽——是半年前投笔从戎的学长郑志航。
“鬼子要扫荡玉田村。”郑志航塞给林志远一张手绘地图,“溪北五里的苦竹坳藏着电台。”地图背面是陈村牧校董的笔迹:“弦歌不辍,亦需长剑。”
当日下午,朱子祠的课堂上,俞文农突然改变教学内容:“今天讲潮汐与登陆作战。”他在黑板画出登陆艇吃水线时,祠堂梁柱间垂下一根麻绳,吊着捆油布包裹的《海军战术讲义》。
晒谷场上的煤油灯在夜风中摇晃,二十几个学生围着俞文农老师席地而坐。潮湿的泥地上摊开着《航海天文历》,纸页边角已磨出毛边。“北极星高度角测算误差不能超过0.5度。”俞老师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六分仪示意图,远处突然传来犬吠声。
祠堂改建的女生宿舍里,十六岁的陈雪梅正用炭笔在墙砖上默写航海公式。她忽然停笔——木板缝隙透进的月光被黑影切断。透过裂缝,她看见三个穿蓑衣的男人抬着木箱钻进后山竹林,箱角反射出金属冷光。
陈雪梅心跳加速,她意识到这可能是日军的侦察兵。她迅速穿上衣服,悄悄溜出宿舍,向晒谷场跑去。
“俞老师,有情况!”陈雪梅气喘吁吁地跑到俞文农面前,低声说道。
俞文农立刻警觉起来,他让学生们保持安静,然后带着几个学生悄悄跟在陈雪梅后面,向竹林摸去。
他们藏在竹林边缘,观察着那三个男人的动作。只见他们将木箱打开,里面竟然是一台无线电设备。他们开始调试设备,显然是在建立与外界的联系。
“我们必须摧毁这台设备。”俞文农低声说道,“否则日军会知道我们的电台位置。”
学生们点头表示同意。他们悄悄地接近那三个男人,准备发动突袭。
就在这时,郑志航带着几个游击队员赶到了。他们与俞文农的学生一起,迅速制服了那三个男人,并摧毁了无线电设备。
“干得好!”郑志航赞赏地拍了拍俞文农的肩膀,“你们救了整个村子。”
俞文农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回到晒谷场,俞文农继续给学生们上课。他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保护自己和家园。
陈雪梅回到宿舍,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意识到,战争不仅仅是前线的战斗,每个人都可以为胜利做出贡献。她决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教师,教更多的孩子读书写字,让他们知道知识的力量。
第二天,日军的扫荡如期而至。然而,由于郑志航和俞文农的学生及时摧毁了无线电设备,日军并没有找到电台。他们只能无功而返,村民们暂时安全了。
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玉田村,但村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陈雪梅站在晒谷场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她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她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她相信,无论未来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陈雪梅和村民们的故事,就像暗夜中的星光,虽然微弱,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们用坚韧和勇气,书写着生命的赞歌,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