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
赵云正巡营。
忽然听见邺城北门传来巨大声响。
待他率军赶到时,
发现北门已然敞开。
城头之上,赵浮探出身子,高声疾呼。
“袁绍与韩馥已通过地底暗道逃脱。”
“城外玄德之军,迅速入城,稳定局面!”
此言一出,赵云不敢迟疑,一面派人回禀刘备,一面领军直入城内。
刘备军营之中。
“什么?袁绍竟从暗道逃走?”
“北门大开!”
听闻军情,刘备大为震惊。
“原以为此次定能剿灭袁绍!”
“怎料他依旧脱身。”
刘备深感遗憾。
“主公,当务之急是尽快掌控邺城局势。”
沮授提醒道。
“云长、翼德!”
刘备呼唤关羽与张飞。
“属下在!”
二人迈步而出,拱手以待。
“你们各率本部人马,火速入城!”
“协同城中友军,稳固城池!”
刘备下令。
“遵命!”
二人领命离去。
随后,城中战况不断传来。
“启禀主公,张合擒获审配,正追击袁绍。”
“主公得知,文丑率败军自东门突围,不知去向。”
“主公,许攸弃守北门,隐匿山林。”
“主公,我军将颜良围困于城中巷道。”
“主公,朱灵、吕虔、张燕控制了西门、南门。”
“主公,潘凤、赵浮、程奂经史阿劝降,归顺我军。”
诸多消息接连而至。
刘备喜形于色。
“传我军令,即刻入城!”
号令一下,大军涌入城中。
刘备沿北门长街,行至一巷道入口前。
赵云上前禀报。
“主公,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未能及时逃脱。”
“现已被我军困在这狭窄街巷中!”
“是否将其斩杀或留用,请主公决断!”
赵云拱手说道。
刘备略作思索。
“那被擒的审配,态度如何?”
他问道。
此时,已投靠刘备的赵浮和程奂前来拜见。
刘备对他们关怀备至,让他们安心。
接着,二人押着审配上前。
“主公,此人顽固不化,不愿归降。”
程奂说道。
“若主公下令,他的性命便保不住了!”
赵浮也附和道。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审配为何仍不降?”
刘备问。
“忠臣不侍二主!”
审配愤然答道。
“我只追随袁绍,绝不会臣服于你!”
此言一出,程奂怒不可遏,欲请示动手。
“主公,既然他不肯降,不如直接杀了他!”
以免将来再为敌患。
刘备在中山郡时便听说过审配之名。
觉得这样的人才,贸然处死有些可惜。
“大哥,看他这般强硬的态度,恐难劝服。”
张飞不知何时来到。
“依我看,干脆一刀了结算了。”
张飞提议处决审配。
然而,刘备想到自己还有颗祖传的效命丹。
若能以此降伏审配,或许对巷道中的颜良也有帮助?
“等等,先将他暂时关押!”
刘备命令将审配押下。
“至于颜良那边,继续围困即可!”
夜深时分。
刘备正襟危坐于州牧府的大殿中央。一旁摆放着史阿呈上的冀州牧官印与佩绶。
"朝廷的使者,想必也该抵达邺城了?"
先前,刘备借助传信法器,接到了简雍的书信。信中提到朝廷已派遣使者,准备册封他为冀州牧。
"董卓,此事结果或许不会如你所料。"
按照时间推算,若顺利,明日使者便能到达。
刘备将在韩馥、公孙瓒、袁绍三方争斗中,意外获得冀州牧之位。
"唤审配上殿!"
刘备决定先行处置审配之事……
趁审配被押送至大殿前,刘备提前煮好了茶。
并将手中的效命丹投入其中。
丹药遇水即化,散发出缕缕幽香。
接着,刘备静候审配的到来。
在审配未到之际,
他却迎来了另一位访客。
那是一道漂浮于半空中的熟悉身影,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中——靖王老祖刘胜!
"老祖!"
刘备见到刘胜后,立刻起身行礼,态度谦卑恭敬。
"玄德,你能如此行事,令我甚感欣慰。"
刘胜颔首道。
"你未杀审配,而是以效命丹收服他,此抉择极为明智。"
审配在冀州内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冀州世家林立,岂能尽除?"
"唯有拉拢一部分,打压另一部分!"
"审配,正是拉拢的最佳人选!"
刘胜对审家在冀州的地位颇为重视。
这股力量虽称不上顶尖豪族,但也绝非微不足道。
恰好!
“玄德,冀州多半是你的了。”刘胜说道。
按照原本的史实,曹操攻下冀州后,耗费了整整七年才将其完全消化。主要原因是他杀害了大量冀州本地的士族,导致河北士族普遍对他心生抗拒,曹操不得不一路强行镇压,这也让他错失了不少南征的最佳时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