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潘凤将一封书信递给刘备。
刘备拆阅后快速浏览,随即开怀大笑。
“此事可行,你只需回复冀州牧,我必妥善处理。”
刘备安抚潘凤。
潘凤喜形于色,告辞离开,径直赶回邺城。
此地他一刻都不愿久留。
刘备将信放置于郭嘉案头。
郭嘉询问道:“主公是否已详阅并记住信中内容?”
刘备颔首。
随即,郭嘉当众将信点燃焚毁。
“我非主公亲信,怎敢擅阅主公书信?”
郭嘉摇头解释。
目前,郭嘉尚未明确表示归顺刘备之意。
然而,刘备抚须微笑道:“无妨,设身处地,我信得过奉孝。”
“奉孝亦不会负我。”
大殿内再度响起爽朗笑声。
笑声消散后,
刘备向郭嘉转述了信中的内容:
“公孙瓒的军队已到达博陵郡。”
“冀州牧韩馥打算让我以同窗之谊劝退公孙瓒。”
“奉孝怎么看?”
刘备询问郭嘉。
郭嘉答道:“此事不必在意。”
“袁绍和公孙瓒都觊觎冀州。”
“但最终的胜者或许并非他们。”
“主公只需静观其变。”
“沮授、田丰、刘晔、荀谌等人皆为智谋深远之辈。”
“又有关羽、张飞、赵云这般无双猛将可供驱使。”
“待局势明朗,主公自能收获丰厚。”
郭嘉的话令刘备深感认同。
“奉孝所言,正合吾意。”
……
潘凤返回邺城时,
“主公,刘备答应出面劝退公孙瓒了。”
听闻此言,
韩馥欣喜若狂。
“太好了!”
只要公孙瓒被劝退,他仍可稳坐冀州牧之位。
“渤海来的使者呢?”
潘凤未见到许攸。
“已经回去了。”
韩馥回答。
“派人告知袁绍即可。”
与此同时,
急赴南皮城的许攸,
与从邺城赶来的快骑,
在城外相遇。
得知刘备将出面劝说公孙瓒撤军后,
许攸满心欢喜。
当日,
他顾不上休整,立即前往拜见袁绍。
郡守府内,
听完许攸的汇报后,
袁绍难以置信地反问:
“什么?”
“不是让你说服韩馥,让韩馥指派刘备攻打公孙瓒吗?”
怎么偏离原计划了?
“刘备去劝退公孙瓒?”
……
“若真劝服了,我这冀州牧的位置,是不是就不保了?”
瞬间,袁绍勃然大怒。
他本意让公孙瓒南下,正是为了给韩馥施加压力,促使韩馥主动交出冀州牧的官职。
“主公,容我解释!”许攸立刻说道。
“你最好有个妥善的办法。”袁绍冷声道。
许攸稍作思索后继续说道:
“主公,我早有计划。可派人至公孙瓒军中散布谣言,称刘备欲借叙旧之情邀请公孙瓒,实则是想突然发难,活捉公孙瓒。”
这是离间之计!许攸分析道。
主公,试想,刘备满怀期待地前去游说公孙瓒,而公孙瓒若认为刘备意在谋反,便极可能抢先动手。如此一来,一旦双方爆发冲突……
“哪有那么容易化解?”许攸越说越激动,“届时,冀州北部战火燃起,压力会直接传到韩馥身上。主公只需再派使者至邺城,向其施压,韩馥便会主动退位。到那时,冀州牧的位置,岂不是唾手可得?”
许攸坚信此计万无一失,定能让三方尽入掌握。
袁绍听完,顿时眉开眼笑。
“好个离间之策!妙哉,妙哉!就依此计行事!”
……
博陵郡。
博陵郡守收到袁绍的密函。
“我欲往公孙瓒军散布谣言。”
“意图挑拨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
略作思考后,
博陵郡守即刻派人着手办理。
“挑拨甚好,挑拨甚好!”
“待公孙瓒与刘备冲突起来。”
“最好是除掉刘备!”
博陵郡守兴奋难耐。
不久之后,
公孙瓒的幽州军营外,
谣言迅速蔓延。
营中士兵议论纷纷。
“据说刘备野心勃勃,想吞并我们?”
“若真如此,我们岂非危矣?”
“刘备身边有人泄密。”
“说近日要来与主公叙旧。”
“趁机叙旧之名,实则图谋不轨。”
“依我之见,应先发制人!”
“这般行事太过鲁莽,不如以其之道还治其人!”
众将士各抒己见。
谣言也迅速传至主帐。
“玄德怎敢如此?”
公孙瓒听闻,勃然大怒。
“我视他如手足,更将子龙相赠。”
“他不知感恩也罢。”
“竟妄图算计我这兄长,夺取我军?”
“岂有此理!”
哐当一声。
公孙瓒拔剑斩断案几一角。
愤怒令他失去理智。
“玄德,你既无情,休怪我不义!”
公孙瓒决定将计就计,在刘备前来叙旧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