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卯时三刻,天光大亮,弘历已攥着书包带,雀跃地奔进沈眉庄的万方安和。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少年泛红的脸颊上投下细碎光斑。
沈眉庄没有立即同他前往,而是亲手为他布了一碟桂花糕,让其先垫垫肚子。
待过了片刻,再估算了下太后诵经完毕的时辰,才踩着晨露往澹泊宁静而去。
殿前,守门的嬷嬷早见是沈眉庄,也是笑着请进:"惠主来了?太后娘娘诵早课呢。"
待沈眉庄颔首谢过,熟稔地从廊下摘了几枝开得正好的牡丹。
这一幕落在弘历眼中,惊得他攥着沈眉庄的袖口微微发颤 ——
原来他的惠娘娘,竟能在太后殿前这般随意么。
二人穿过九曲回廊时,就见竹息姑姑正巧捧着茶盏出来,见着二人便笑道:"来得正巧,太后娘娘正念叨呢。"
沈眉庄与她寒暄几句,顺手将新制的薄荷香包塞进对方袖中,这般熟络模样,看得弘历心底自豪极了。
佛堂铜铃轻响,太后也是捻着佛珠款步而出。
晨光漫过她鬓边的点翠步摇,落在弘历身上。
少年见此,也是扑通跪地,清脆的童音在殿内回荡:"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太后望着这眉目清朗的孩子,见他行礼时腰背挺直如小柏,又半点不见怯意,也不由得眸光一亮。
"快起来说话,地下凉。" 太后话音落下,弘历已稳稳起身,一双眼睛明亮如星。
之后几番问答下来,见他对答如流,谈吐间颇有章法,心底暗暗埋怨宜修糊涂:
这般聪慧的孩子竟都瞧不上眼,若交予中宫教养,日后必成大器。
可想起前日劝宜修抱养新生儿时她执拗的模样,再看看眼前已具雏形的少年,也只得作罢,
毕竟要是不好好养育,再养出仇来,那更是不妙。
之后又问及课业,见他已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下来,心里更是喜欢的紧。
她招手让弘历再近前些,指尖抚过少年的发顶,忽而瞥见沈眉庄立在屏风旁含笑不语的模样。
想起这一年来沈眉庄侍奉的尽心,再看弘历眼底藏不住的孺慕,太后心头微动,温声道:
"你皇阿玛整日忙着批折子,冷落了我的乖孙儿。"
她转头看向沈眉庄,目光里多了几分赞许,"好在有你惠娘娘疼你。
往后得了空,便同你惠娘娘一起,常来陪陪皇祖母,宫里清冷,皇祖母也想多听听你们的新鲜事。"
沈眉庄听出太后默许之意,悬着的心总算落回实处。
又见太后虽然还在问话,但眸中已有几分倦意,
便之太后是因着先前念诵佛经再加上特意招待弘历,导致身体很是疲惫,于是她也适时福身笑道:
"时辰不早了,臣妾便带四阿哥先行告退。娘娘还需多加休息,臣妾明日再来请安。"
太后听了这话,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佛珠 ——
她掐算着雍正请安的时辰渐近,此时让沈眉庄和弘历撞见,只怕平白生出枝节。
"不必日日过来," 太后抬手虚扶,目光在弘历亮晶晶的眉眼间停留片刻,
"弘历是个好孩子,有你看护着,哀家也很放心。往后你也多陪陪弘历,好好教导他一番。
哀家这里,你往后每隔上个三五日,带他来陪哀家说说话便好。"
这边弘历听闻皇祖母允他常来,眼中顿时泛起光亮,脆生生应道:"谢皇祖母!"
这模样瞧得太后心头一暖,伸手替他整理歪斜的衣领,又是命人赏赐了许多之后,才放他二人离去。
弘历和沈眉庄离了澹泊宁静后,在树荫的小路上慢慢行走,这时的弘历也是兴奋的小脸涨得通红:
待走出好远后,弘历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雀跃,扯着沈眉庄的广袖直晃:
"惠娘娘!皇祖母瞧着可喜欢儿臣了!" 此时的少年脸颊涨得通红,眼底映着碎金般的阳光,
"皇祖母还说咱们往后能常去,那就隔日再去好不好?"
沈眉庄见他这样兴奋,先是用丝帕替他拭去额间薄汗,再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心里也暗暗盘算:
太后久居深宫,难得见着这般聪慧讨喜的孙儿,
若能常带弘历往来,既能解老人家寂寥,又可给孩子谋个前程。
弘历的兴奋其实不止于此。
他虽年幼,却早慧通透,
这些时日,他也安排了张嬷嬷在外头打探消息,
也就让他知晓了,惠娘娘是因着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失了皇阿玛的宠爱。
他也因着此事,独自一人在深夜里偷偷抹泪,他是既愧疚又感动 ——
同时心里也是越发不安,直到今日见了惠娘娘在皇祖母面前的体面,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有着皇祖母这大清最尊贵的女人庇护,惠娘娘和他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到时候他们两人就这样一同生活,想想生活都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想到这里,少年的眼眶也是突然泛红,他猛地扑进沈眉庄怀里:"惠娘娘最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