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秀宫内,沈眉庄正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下着棋。
棋盘上的棋子错落有致,却无人能与她对弈,这空旷的宫殿里,唯有她落子的声音在回荡。
这时,小太监的通传声打破了寂静,“沈贵人,皇上一会儿就过来 。”
沈眉庄听闻,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手中的棋子差点掉落。
她着实没想到皇上今日竟会来她这儿。此前听闻皇上在皇后的景仁宫用晚膳,用完膳后怎么还会转道来她这里呢?是皇后娘娘举荐的吗?还是皇上自己心血来潮?
思来想去,沈眉庄觉得大概率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若皇后娘娘不点头,皇上既已到了景仁宫,怎会无端再出来。
或许是皇后娘娘瞧着她这段时日过得太过凄惨,便在与皇上用膳时提及了她。
在沈眉庄的认知里,皇后娘娘一直是仁慈宽厚的,入主中宫以来,从未明目张胆地针对过谁。
这后宫之中,跋扈的是华妃,而皇后娘娘作为一国之母,不屑与华妃那般争宠,所以才纵容了华妃的嚣张。
不过,这些念头只是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
她深知皇上肯来,便是给了她一个机会,意味着皇上或许已经原谅了她之前的过错。
在这后宫之中,有宠与无宠的差别犹如天壤之别。
虽说她不缺吃穿用度,可那种被人视为透明人的感觉,以及旁人异样的眼光,实在让她如芒在背,浑身难受。
她不愿再做那被人忽视的存在,所以这机会她必须牢牢把握。
尽管心中激动万分,但良好的家教让她并未有过激的表现。
她神色平静,命身边的宫女迅速收拾了一下室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便移步到门口,静静地等候着雍正的到来。
而此时,雍正离开了景仁宫。他本就吃了不少,懒得乘坐轿辇,便选择步行前往储秀宫,权当是消食了。
一路信步前行,穿过了景和门与隆福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翊坤宫附近。
抬眼望去,只见翊坤宫内依旧灯火辉煌,华光四溢,想来华妃还未歇息。
他不禁驻足,目光在那灯火上停留了片刻,思绪似乎也飘远了些。但很快,他收回目光,转身继续朝着储秀宫的方向走去。
待抵达储秀宫时,雍正看到沈眉庄早已在殿前等候,估摸着已站了些时候。
她身姿挺拔,神情平静,见到自己到来,不慌不忙地行了个礼。这一幕,让雍正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满意。
沈眉庄虽在宫规方面学得不是十分出色,身上还带着世家大族女子特有的傲气,可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确实无可挑剔。
即便自己这么长时间未曾踏足她的宫殿,也从未听闻她宫中传出任何怨怼之语。
这份隐忍与自重,在这后宫之中实属难得。想到此处,雍正微微颔首,对沈眉庄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
而且这么长时间的冷落,想来她也已经吃够了教训,不会再犯从前的错了。
看着在门口静静等候的沈眉庄,雍正心中竟生出一丝怜惜,不由加快了脚步。
还未等沈眉庄曲身行礼请安完毕,他便顺势伸手轻轻拉起了她的手,温声说道:“夜深露重,眉庄何苦在外久候。朕既已传了要来,便断不会食言。” 说罢,牵着沈眉庄的手,步伐舒缓地向室内走去。
二人在室内的榻上各自落座后,彩月端着茶盏上前来。
大晚上的,一般是不宜喝容易让人兴奋的茶的,不过这次上的是普洱。
彩月将一杯普洱茶恭敬地放在雍正面前,沈眉庄见状,连忙轻声解释道:“皇上,这是普洱茶。臣妾想着夜色已深,若是饮用寻常茶水,恐扰了皇上的困意,便自作主张为您换上了这消食解腻的普洱。”
雍正在景仁宫时喝了不少老鸭汤,此时其实并不口渴,但听了沈眉庄的话,还是微微点头,轻赞了几句她心思细腻,随后端起茶盏,浅浅地抿了一口。
他今日前来,主要目的便是安抚沈眉庄,于是放下茶盏,温和地开口问道:“眉儿,这些时日,过得可还好?”
沈眉庄微微低垂着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轻声答道:“有皇上挂念,臣妾一切都好。只是时常念着皇上,盼着皇上能来。” 说罢,抬眸看向雍正,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期盼 。
雍正看着并未向他告状诉苦的沈眉庄,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赞赏,暗暗思忖,至少在隐忍这方面,她做得着实不错。
要知道,这六宫之中,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没有谁能一直顺风顺水,即便自己身为当今圣上,也有诸多无奈。
看来这段时间的磨炼,让沈眉庄明白了不少道理,往后她行事,想必不会再那么容易被华妃抓住把柄,如此一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衡华妃的作用。
于是,他便借着这个由头开口说道:“你可知道朕为何这么长时间都没来看你?”
未等沈眉庄回答,他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眉儿,你初入宫时,朕与皇后便赐予了你协理六宫之权。朕瞧着你初入宫廷,言行谨慎,品性端淑柔嘉,又有着良好的家教,想着将这部分宫权交予你,日后你若表现得好,封嫔封妃,便能正式确立掌管宫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