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的雪道上,宫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映照在皑皑白雪之上。
雍正挥了挥手,喝退了所有随从,而后轻轻地牵起甄嬛的手,两人朝着倚梅园走去。
一路上,雍正遥遥望向那些隐约可见的红梅,眼神中满是怀念,却并未与甄嬛多说些什么。
甄嬛看着眼前白雪皑皑,和那在宫灯映照下远处的梅园,只觉得宛如仙境一般,不由得被这美景深深吸引。
她牵着雍正的手,就这样静静地走着,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两人就这样默默走进了梅园,在一株开得最为繁茂艳丽的梅树下停住了脚步。
此时,梅花的香气萦绕在四周,雍正看着在红梅映衬下,面容姣好的甄嬛,一时之间竟出了神。
而甄嬛,也同样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轻轻地闭上了双眼,双手合十,做出祈祷的模样。
片刻后,她轻声念出了那句:“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听到这句话,雍正瞬间回过神来,精神高度集中,他直愣愣地盯着甄嬛,低声质问道:“嬛儿,你刚才说了什么?”
甄嬛听到问话后微微一怔,心中有些诧异,但并未多想,柔声说道:“臣妾刚才许愿完毕。”
雍正紧追不舍:“你最后念的是什么?”
甄嬛只得如实答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确认了甄嬛所说的话后,雍正的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是崔道融的诗,全诗为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而将 “朔风” 改为 “逆风”,只有当年他与柔则一同赏梅时,她曾这样改过。
因为“逆风” 一词更强调了一种与风相对抗的感觉,突出她在王府后院中孤立无援,如同梅花在逆风中独自绽放,希望不要被这恶劣的环境所摧残。
有一种期盼外界力量能够懂得自身处境和心意的意味,突出希望得到雍正理解、同情的意境。
但是这件事却鲜为人知。
如今,从甄嬛这个有着与柔则相似面容的人口中说出来,又怎能不让他心中波澜起伏 。
雍正心中思绪万千,眼前甄嬛相似的容颜,相似的梅花,还有这相似的雪夜,再加上她念出的那一模一样的诗句,让他不得不心生疑虑。
雍正清楚甄嬛绝不可能是什么柔则转世,可一切又这般巧得离谱,当所有的巧合都恰到好处地凑到一起,他难免怀疑背后有着什么针对他的阴谋。
但他习惯性的不动声色,并未将自己的怀疑表露出来,现在也只能暂时按下疑虑,只岔开话题说道:
“嬛儿颇具文采,这‘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正应了这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坚韧。
梅花傲立霜雪,不惧凛冽寒风,可这风若能懂得梅花的心意,便不会轻易地将它摧残,让它能在这冰天雪地中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就如同朕与嬛儿,愿能相互理解,长长久久。”
两人正低声说着话,这时远处却隐约传来一阵清丽的歌声。
那歌声宛如昆山玉碎,清脆悦耳,又如凤鸣九天,婉转悠扬。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灵动的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撩拨着人的心神。那声音仿佛带着丝丝缕缕的魔力,在这静谧的梅园之中回荡,与眼前的雪景、梅香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甄嬛也听到了这美妙的歌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自然也不能出声打断,只能与雍正一起静静地站在原地,聆听着这宛如天籁的声音。
随着歌声由远及近,雍正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他开口问道:“是谁,谁在那里?”
听到雍正的喝问声,那歌声戛然而止,原本还弥漫着美妙旋律的空气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四周一片寂静,却没有人出来应答。
此时,正在远处唱歌的余莺儿心中暗自悔恨,她本就觉得大冷天被指派到这里修剪梅花是件苦差事,又因天黑无人,便想唱个曲,壮壮胆,没想到竟被贵人听到了。她一时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
雍正见自己发问后无人回应,又立刻说道:“再不出来,朕可要把这倚梅园翻个底朝天!”
余莺儿一听 “朕” 这个字,便知道远处之人是皇上。
她明白自己躲不过去了,无奈之下,只能小心翼翼地小跑过来,也没细看面前人的脸,便 “扑通” 一声跪了下去,口中连连谢罪:
“启禀皇上,奴婢是倚梅园宫女余莺儿,奉命修剪红梅,惊扰了皇上,奴婢罪该万死,望皇上恕罪!”
雍正看着眼前瑟瑟发抖的小宫女,心中也明白是自己误会了。
毕竟前往倚梅园观赏红梅是他临时兴起的念头,想来这小宫女也不会有什么故意唱歌勾引的别样心思和手段。
但他还是要确认一番,便开口问道:“夜半高歌,你所为何事?”
余莺儿听到皇上让她解释,急忙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