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走了,绷着脸走的。
不过他素来不喜形于色,倒也没叫旁人看出来。
今天进宫赴宴的皇亲国戚、公侯伯爵和朝中大臣会先去乾元殿拜见元隆帝。
女眷则要先去给裴皇后请安,然后再由帝后率群臣及女眷到西华门汇合。
太子要伴驾。
不和槛儿她们同行。
等属官们从门前经过,郑明芷率槛儿等人从门内出来目送太子的仪仗队。
稍顷。
太子妃的轿辇仪仗上前,跟着是曹良媛的四人抬肩舆,槛儿的两人抬肩舆。
三人先后坐上各自的代步工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坤和宫行进。
大概因为心境不同了。
所以哪怕宫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所熟悉的,槛儿也没觉得枯燥无趣。
反倒因为这一辈子得来不易。
槛儿珍惜,欢喜,连带看这些熟悉的景心里也充满了无限感慨和畅快。
一刻钟后,到了坤和宫。
裴皇后还在内室梳妆。
槛儿三人由宫人领着到了正殿后,便在门前台阶下阴凉的地方候着。
槛儿对坤和宫自然不陌生。
但她还是在不卑不亢的基础上,很形象地表现出了第一次来此该有的紧张。
郑明芷侧目。
见槛儿端正地站着,双眼低垂,看起来从容本分,但那双交叠在身前的手却微微攥紧,暴露了她的不安。
上不得台面的。
郑明芷不可见地撇了撇嘴。
这时,殿内传来轻微的珠帘碰撞声。
裴皇后出来了。
坤和宫的大宫女碧荧出来请她们进去。
郑明芷立时隐去眼底的不屑,扬起温婉的笑领着槛儿和曹良媛进屋请安。
裴皇后对三女叫了起。
随后目光投到槛儿身上,状似随口提了一句:“这位便是宋昭训?”
槛儿半垂着眼,踩着小碎步上前。
郑明芷笑道:“儿媳寻思着东宫难得进回人,便让她出来露露脸,长长见识,若有失礼之处还请母后莫怪。”
“不怪。”
裴皇后浑不在意。
随即对槛儿道:“抬眼我瞧瞧?”
槛儿便抬起眼,轻唤了声“娘娘”。
趁裴皇后打量她的时候,槛儿也迅速不动声色地打量了裴皇后一番。
裴皇后和元隆帝是少年夫妻。
她只比元隆帝小三岁,当下五十有四,不过瞧着倒只有四十出头的模样。
方圆脸,柳叶目,眉宇间带着一股将门女子的英气和久居高位的威仪。
一身明黄直领对襟大衫,搭深青色霞帔,其上皆用金线绣着龙凤翟鸟,缀有珍珠宝石,一派的华贵不凡。
上辈子槛儿没见过裴皇后。
因为太子遭幽禁的那年。
宫中传言帝后爆发了史无前例的争执,而裴皇后也死在了那场争执之后,据说是急火攻心导致的暴毙。
当时槛儿只是奉仪。
她得知的消息都是小福子从别处打听来的,所以这其中的真假槛儿并不清楚。
她唯一一次见裴皇后,是随郑氏她们到坤和宫哭灵,见的裴皇后的灵位。
“嗯,是个标志人儿。”
裴皇后点点头,随手褪了一支镯子交给大宫女碧烟,由碧烟赏给槛儿。
“谢娘娘赏赐。”
槛儿再度跪下,叩首谢恩。
裴皇后:“太子,太子妃既抬举了你,你便当得安分守己,尽心伺候太子,太子妃,争取早日为太子开枝散叶。”
“是,妾身谨遵娘娘教诲。”
到底只是个小侍妾,裴皇后也没再多言。
这时,有小太监来禀。
说是信王妃、荣王妃、睿王妃、慎王妃和宣王妃领着小世子、小公子及小郡主们,率各府侧妃们都到了。
另几位已成婚的公主们也到了。
裴皇后:“叫他们进来。”
逢上这种宫宴。
后宫妃嫔和尚未出宫开府单住的皇子公主们,当日无需来向裴皇后请安。
来朝见裴皇后的主要分两波。
一波为各亲王府中的王妃侧妃跟她们的儿女,另一波为宗亲妇、命妇。
郑明芷逢这时候要就近陪在裴皇后身边,槛儿和曹良媛无资格受这些女眷们的礼,则只能站在一旁。
很快,随着一阵珠钗环佩响。
五位王妃、四位公主、十八位王府侧妃并一群小郎小姐儿相继进入殿内。
宫人将数个软垫分两排摆放好,众人按长幼尊卑分批向裴皇后行跪拜礼。
礼毕,裴皇后给几位王妃、公主和几个年纪稍大些的郡主都赐了座。
侧妃们则站在各自的主母身后,小郎君与小姐儿们则或乖巧站在嫡母身旁、或由随行乳母抱在怀中。
皇家中人讲的就是规矩。
从进殿到行完礼。
除了还不会走路,由乳母抱着的慎王府五公子、宣王府大公子和二郡主外。
其他人包括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们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左顾右盼,全都神态恭敬地面朝着裴皇后的方向。
直到大家坐下和裴皇后寒暄,才终于有人发现东宫女眷似乎多出了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