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静师叔那如丝般顺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雪仪的脸颊旁,轻轻拂过她那如羊脂白玉般的肌肤,带来一阵轻微的瘙痒。雪仪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这丝滑的触感,心中不禁泛起一股异样的涟漪。
白静师叔的眼神略显迷离,仿佛被一层薄雾所笼罩,透露出一丝困惑与迷茫。她的目光与雪仪交汇,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织,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她们紧紧相连,让这静谧的夜晚更添几分难以言喻的奇妙氛围。
听闻羊峒、南坪之地有灵脉汇聚,或许有助于雪仪稳固修为,白静便与她一同踏上了寻道之旅。踏入此地,仿佛步入了一片世外桃源,连呼吸都染上了几分灵气。
当白静身着浅灰纱裙,裙摆轻掠青石板时,雪仪捕捉到一缕沉水香气,与雨后草木和师叔发间玉兰花簪的味道融合,带来安心之感,甚至胜过山脚下村落飘来的花椒香。那香气萦绕鼻尖,似是为这场未知的旅程披上一层温柔的纱幕。
白静在古杉群前悠然驻足,手中竹剑轻轻点触树干上由苔藓勾勒而成的仙鹤纹,她腕间的翡翠镯与树皮相互摩擦,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她神情专注,开口说道:“这片广袤的林地,确实具备吞吐天地的磅礴气象。此树与终南山的镇山松皆同属乙木灵根,雪仪,你仔细观察这枝干交叠的弧度 ——” 言罢,她仰起面庞,阳光透过由 50 余种乔木交织而成的树冠,在她的下颌处投下扇贝状的光影。她紧接着问道:“这像不像《太清真经》中所记载的‘流云护壁’剑诀之形态?” 雪仪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斑驳树影间,仿佛真有剑诀的虚影流转,心中对师叔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在山脚下的晒谷场上,白静的身影被万亩果林散发的浓郁果香所环绕。她轻盈地蹲在竹篱之畔,眉宇间透出温柔的专注,正细心地协助一位老妇捡拾掉落的核桃。她的浅灰纱裙轻轻拖曳在被晒得油亮的竹匾之间,那裙子犹如水波般流动,却不见丝毫褶皱,这正是长期以青木诀滋养布料才得以呈现的独特垂坠质感。万株果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彤彤的苹果顺势滚落到她的脚边,宛如被无形的力量托住一般,稳稳地停驻在绣着竹纹的鞋尖前方。老妇笑着夸赞白静心善手巧,白静却只是温和地笑笑,将装满核桃的竹筐递给老妇,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融化了山间的凉意。
白静一边接过老妇递来的竹筐,一边说道:“这黑木耳的采摘需遵循特定的时辰,应在子时进行,且采摘后需用寅时的露水加以浸泡。此过程恰似修行者采气,必须应时应候,方能得其精髓。” 恰在此时,远处传来货郎清脆的拨浪鼓声,惊起了一群正在啄食花椒的山雀。白静赶忙抬手护住头顶的玉兰花簪,腕间的翡翠镯随着动作滑至小臂,内侧淡淡的云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雪仪看着师叔这般模样,心中暗想,原来修行之人,在这世俗烟火中,也有着这般细腻的心思。
深入林地的核心区域,白静突然停下脚步,手中竹剑精准地指向崖壁上缠绕的党参王,说道:“在这数百种药材之中,唯有这百年党参能够贯通心脉。” 言毕,她缓缓褪下翡翠镯,轻轻放置于树根之旁,其动作优雅至极,仿若摘星揽月。她继续说道:“当年师太运用它治愈心魔反噬之时,我便有所思索 —— 所谓‘天然药库’,实则是天地为修行者精心备下的一面镜鉴。” 雪仪凝视着师叔踮脚采摘石斛的身影,只见那浅灰纱裙在崖壁之前徐徐展开,竟与凹凸不平的岩石轮廓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关系。师叔的腰臀曲线在阳光的勾勒下,显得柔美而坚韧,恰似山中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红桦,始终以最为优雅的姿态迎接每一缕天光。那一刻,雪仪觉得师叔与这山林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是山林衬托了师叔的美,还是师叔为山林增添了几分灵韵。
在春日的烂漫花海里,白静悠然盘坐于杜鹃丛中,任由粉色的花瓣轻轻飘落于发间。她双眼轻闭,睫毛在阳光的映照下投下扇形的阴影,与雪仪腰间玉剑穗子的纹路完美契合。她轻声说道:“花开之时,心随花动;花落之际,心随花静,此乃‘见山是山’的初始境界。” 雪仪也学着师叔的样子坐下,感受着花瓣落在肩头的轻柔,仿佛自己的心境也随着这花开花落,渐渐平静下来。
夏日登高之时,白静伫立在海拔两千米的紫杜鹃花海之中,衣袂被山风鼓起,恰似扬起的风帆。她抬手轻轻接住一只停驻的白蝶,指尖的温度竟使得蝶翼泛起柔和的荧光。她娓娓道来:“你瞧,这花分五色,人有七情,修行并非是要泯灭情感,而是如同这蝴蝶采蜜一般 ——” 蝶儿振翅飞向远处的牛羚群,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闪烁的光点,接着说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雪仪望着那远去的白蝶,心中似有所悟,原来修行与生活中的点滴,竟是这般相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