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离开了,英子的生活回归平静。女儿妞妞乖巧懂事,完全可以照顾自己,这孩子是来报恩的,不需要英子操心。英子早出晚归,和雇主陈太太相处愉快。陈太太变得开朗爱笑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板着一张臭脸了。
陈太太自从上次和婆家人在电视台对簿公堂大获全胜后,婆家人终于消停了,没再来烦陈太太了。没人烦,陈太太清净自在,心情豁然开朗,闲来没事就和英子瞎聊。
“英子,你刚来我家那会,我还不了解你,不让你在我家上厕所,你每天都得跑去马路对面上公厕。当时肯定在心里爆粗口吧?骂我八婆?骂我母老虎?骂我疯婆子?骂我王八蛋?还是骂我狗眼看人低?”
正在弯腰拖地的英子一听,扑哧笑出声来。“陈太太,您也太幽默了吧!”
“我以前那么刁钻刻薄,整天摆着一张臭脸,好像谁都欠我几个亿似的。我就不信你不骂我?你要不是为了我的钱,能受得了我如此苛刻的要求?在你之前都走了N个保姆了,她们都看不惯我,都不稀罕我的钱,她们还在背地里喊我灭绝师太。常言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东家不打,打西家。一般人可受不了这窝囊气,你可不是一般人啊!”
“实话实说哈,我刚来那会是挺怕您的,心中有埋怨。要不是您给的工资高,我真的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但随着慢慢的相处,我发现您是个外冷里热的人。虽然嘴巴很毒,但内心非常善良。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人人的心中都有一笔账,明白谁对自己真心好,谁对自己付出多。事实证明,我的付出得到回报了,我摊上了您这么好的雇主 ,真的是三生有幸啊!可不是我故意巴结您,才把您往好的说。扪心自问,我要不是遇到您,真的拿不到女儿的抚养权......."
"哎哟妈呀!英子啊,你不仅干活手脚麻利,而且嘴巴还能说会道的。不得了啊!可是吧,这人嘛,都爱听好话,我当然也不例外。哈哈哈.......”
陈太太开怀大笑,英子也跟着笑。笑声在房间里久久回荡。雇佣俩相处融洽,与朋友关系无两样。缘分让两个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走到一起,她们惺惺相惜。
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子和陈太太都是有恩必报的人,彼此欣赏。
虽然养父母对英子很不好,把她当摇钱树,但她还是尽到该尽的孝。而陈太太则是把大恩人舅舅当亲爸来孝顺的,舅舅当初卖粮卖猪卖羊供她读书,让她靠知识改命,过上了好日子,她有恩必报。
陈太太每月给舅舅2000块钱养老,确保舅舅的晚年生活。舅妈已经不在了,舅舅独自一人生活。陈太太常常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去看舅舅,村里人都夸她懂得感恩,是个好孩子。
可惜舅舅家的表哥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好吃懒做,好赌成性,最终搞得妻离子散。起初陈太太还借钱给表哥创业,借钱给表哥买车,可那些钱全都打了水漂,一去不复返了。但当她得知表哥染上赌博后,没再对他伸出过援助之手了。陈太太心里跟铭记似的,表哥就像个无底洞,填不满也堵不住。
陈太太告诉英子,她欠舅舅的,不欠表哥的,只管舅舅,不管表哥。可表哥是舅舅唯一的儿子,舅舅不忍心不管自己的儿子,经常偷偷塞钱给儿子花。随着年龄的增长,舅舅越来越依赖儿子,对儿子的话言听计从。舅舅是典型的农村老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旧思想根深蒂固,不听劝,劝不住。
陈太太的表哥早就盯上她的那套2室一厅了,也就是英子母女俩现在住的那套房子。表哥脸皮厚,曾开口问陈太太要房,可陈太太没答应。那可是一套房,又不是一棵白菜。表哥没得逞,就指使舅舅来要房,但陈太太还是没有答应,没让表哥的阴谋诡计得逞。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舅舅没房住,陈太太很愿意买房给舅舅养老。但表哥变着花样来要房,目的不纯,陈太太肯定不能上当。陈太太的房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可是她辛苦挣的血汗钱买的。
可陈太太不给房,表哥就挑拨她和舅舅之间的关系。老糊涂的舅舅就到处和村里人说,陈太太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陈太太不怪舅舅,只怪表哥贪得无厌,和表哥断绝了往来。但陈太太还是每个月按时给舅舅2000块生活费,尽到了该尽的孝,不想让人生留下遗憾。
陈太太把英子当知己,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她倾诉。英子默默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可说曹操,曹操就到。舅舅背着蛇皮袋来了,蛇皮袋里装满新鲜的瓜果蔬菜。舅舅无事不登三宝殿,舅舅难得进城,陈太太知道舅舅这次来的目的,但还是热情招待舅舅。陈太太告诉英子 ,舅舅爱吃红烧肉,梅菜扣肉,白灼虾,让英子赶紧去菜市场买菜做饭。
英子在厨房里如陀螺般忙得团团转。陈太太和舅舅在客厅里聊得热火朝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