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疗卫生
秀山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级层面,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引进了核磁共振、CT等先进医疗设备,开展了心脏介入、脑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县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了多个市级重点专科,在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乡镇和村级,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村级卫生室“一村一室”达标率100%,乡村医生定期接受业务培训,能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秀山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落实医保报销政策,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此外,秀山还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文化事业
秀山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其中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县文化馆每年举办各类文艺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200余场次,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图书馆藏书量达20万余册,开通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方便群众阅读;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秀山历史文化的文物,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展示秀山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特色;美术馆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为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健身设施,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开展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知识等多个类别,为村民提供了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平台。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年均演出300余场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秀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秀山花灯、土家族摆手舞等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秀山成为渝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渝怀铁路二线建成通车,秀山至重庆、长沙等城市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包茂高速、秀松高速穿境而过,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全面完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同时,秀山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形成“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设备等措施,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完成了梅江河、洪安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新建和加固堤防50余公里,河道防洪能力显着增强,有效保护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建成了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供电一体化。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设备智能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满足了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全面铺开,光纤宽带入户率达到95%以上。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群众能够及时获取各类信息,享受现代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
秀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5%。建立了九重山自然保护区、平阳盖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管理中的问题。实施梅江河、洪安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排污口治理等工作,关闭取缔沿河污染企业和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主要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建立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加强秸秆禁烧监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同时,秀山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秀山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