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红六军团主力由尧寨、小鸡公,进至冷家榜宿营。军团部住屯上,其余部分住达林土、岩统屯、土塘、对门寨等地。在达林土,由农民杨老祥、杨文瀚父子带路,向公鹅方向进发。在此,向中革军委报告通过石镇大道及今后行动的情况。19日晨,主力从冷家榜出发,经羊里坪、马安于梁上到花桥的营盘坳、龙溪沟等地。在石固楠桥凯峡河击溃堵截的湘敌。20日,在公鹅拗击退湘敌一一〇团和黔敌柏辉章部四一〇团的阻击,顺利通过石江大道,复经江口新罗、茶寨等地,兼程向铜仁的印江方向前进。
甘溪战斗是红六军团西征战史上最为悲壮的战斗。在大敌合围突遭袭击,地形生疏情况不明的严峻形势下面前,全体指战员坚韧不拔,浴血奋战,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依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终于分别冲出包围,主力突围,军团的领导集体无损,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宝贵的种子。正如后来,肖克为石阡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题词:“牺牲决胜勇当长征先遣队,浩气长存信是中华好男儿”。
困牛山悲壮激战
为打破敌人10余日的围追堵截,红十八师五十二团800余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下,担负起掩护红六军团主力突围的重任,继而,与湘黔之围敌和地方民团激战,发生了悲壮的困牛山战斗。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过跳礅河进入石阡的川岩坝,沿桐梓坪、川硐、十二山梁子、朱家坝一线前进,准备宿营板桥,拟渡石阡河去印江与红三军会合。前卫五十二团行进至板桥附近即遇敌阻,速据守茅坝,与驻守板桥的黔敌李成章部和湘敌第五十五旅刘建文团交战。主力则夜宿龙塘的朱家坝、董家槽、核桃湾、甘家寨一带,并设警于十二山梁子的螃蟹井、潘家沟等处。黔敌万式炯部和思南文家店区民团尾追而来,湘敌第五十五旅唐伯寅团和独立第三十二旅胡达部分别由龙洞和石阡县城前往龙塘围堵,黔敌王天锡第五、六、十三团和柏辉章部也赶赴龙塘拦截,红军陷入了湘黔敌军和地方民团包围之中。红六军团决定突围南撤葛容再进甘溪,跨过石镇大道出石阡。令担任前卫的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改为后卫,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五十二团800余人承担掩护任务,阻击敌人。
10月16日拂晓,金国礼等带路,军团主力从朱家坝南撤,沿核桃湾、关口、晏家湾、柏杨寨、二塘、葛荣一线前进,17日重抵甘溪。后卫五十二团在朱家坝一带完成掩护任务后,也向葛容、甘溪方向转移,跟进军团主力。16日中午,行至地处十字路口的关口大田处,遭到增援的湘黔敌军迫击炮、机枪的猛烈攻击以及民团的穿插伏击,截断了五十二团同军团主力的通道。此时,军团主力刚过,相距仅约2里。为拖住敌军,保证军团主力顺利南撤,红五十二团作出了暴露自己,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的决策,在突破关口后立即改道向西去川岩坝困牛山的大路,成功地将大部敌军引向了困牛山。
红五十二团突破关口,兵分三路:一路(30多人)沿主力方向前进;一路(大部分)经十二山梁子、楠木窝、孙家山等 处上困牛山;一路经鄢家箐、溜沙坡、十二山梁子、老鹰沟、川岩沟、红籽坳、干河沟、水井坡等上困牛山。在关口大田被截断的另一部分红军,退回核桃湾后,部分沿思南塘头的大路前进,部分翻过螃蟹井,与设警于螃蟹井和潘家沟的红军一起,经老鹰沟从川岩坝上困牛山。几路红军上困牛山后,沿山梁子向西南方向前进,准备走老君山、晏家湾去葛荣跟上军团主力。
红五十二团在关口大田突破阻击该走困牛山后,湘敌唐伯寅、胡达部以及龙塘民团以为发现红军主力,紧追不舍,黔敌柏辉章、王天锡部也分别在晏家湾、甘溪槽一线拦截,思南三间地周光荣民团赶去熊洞坡,凭借黑滩河峡谷阻击红军。这样,围追堵截之敌全被红五十二团拖住,400余名红军陷入了困牛山重围。
困牛山一面临河,两面悬崖峡谷,四周高山包围,地形险恶。是川岩坝南去晏家湾到葛荣、白沙的必经之地。由于地形不熟,途中部分红军误食桐油拉肚子,又怕误伤被裹胁在敌军中的百姓,致使红军不便展开战斗。师长龙云带200多红军战士从陡壁荆丛中逐个下营盘垴到三步跳,顺河沟突围,当夜在蒙人湾和老君山半山腰宿营。断后的100多名红军在鼎罐堡展开阻击战,敌人不断向红军下压,16日下午约4时,在虎井沟约500米长一段,红军寡不敌众,许多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愿殉难,不愿当俘虏,集体跳崖,壮烈牺牲。红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在激战中阵亡。有20余名红军趁夜色突围,分别经谢家坡、干田湾、观音寺等地去晏家湾,朝军团主力方向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