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黔东人民积极参加红军游击队

作品: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作者:南岳清水湾|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2 16:24:14|字数:13440字

1934年6月9日,贺龙将军率领红三军进入印江刀坝,6月15日又抵达沙子坡。随着红三军的旗帜所指,贺龙的名字更是人人皆知、处处传扬。贺龙,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早先,在群众的想象中,觉得贺龙军长一定是个全副戎装、马弁成群、警卫森严、气派不凡的“大官”。6月17日,在沙子坡万寿宫群众大会上,贺龙同志发表了讲话。这时与会群众终于目睹了贺军长的形象:身材健壮,盘子脸,嘴唇上蓄有一溜黑胡子、身穿粗布衣服、脚着水草鞋、四十来岁的普通人。“啊,这就是贺龙!”“军长就是这个样子?!”不少群众倍感惊异。对于贺军长那湖南腔调的讲话,人们当时并没有完全听懂。可是“打土豪,分田地”“打富济贫”这些新鲜词儿,人们听懂了,这些话语说到了穷人的心坎上。大家心里顿感亲切,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贺军长的形象,与百姓心中的想象截然不同。

贺龙住在沙子坡街上文世忠家堂屋,和他同住的,还有年仅十岁的外甥。在日常相处中,贺龙同志态度和蔼,没有丝毫官架子,还十分擅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迅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闲暇时,他最爱同群众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他讲的那些故事,从自己的革命经历,到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桩桩件件,都让群众听得入迷。谈家常时,他对群众的生活琐事关怀备至,哪家孩子上学难,哪家老人看病愁,他都默默记在心里,想尽办法帮忙解决。

有一天,贺龙听说女游击队员任修福生了儿子,取名“向狗崽”,满心疑惑,便好奇询问缘由。任修福无奈地解释:“穷人家娃儿,取个贱名好养活。”贺龙听后,轻轻摇头,认真地说:“如今穷人就要翻身做主人,得取个响亮又有希望的名字。”任修福夫妇一听,满心欢喜,连忙拜托贺龙取名。贺龙爽快答应,思索片刻后,用红纸端端正正写下“向朝勇”三个字,寓意孩子向着朝阳,勇敢前行,还贴心地送上十余斤猪肉作为贺礼。这份礼物,承载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对新生命、对穷苦家庭未来的深深祝福。

红三军首次进驻沙子坡时,农民张华安腿部生疮,行动极为不便。一天,贺龙路过,看到张华安艰难的样子,立刻主动上前,亲切地与他攀谈起来,询问他的过往经历。得知张华安过去一直给人帮工,生活困苦,贺龙心里满是心疼。随后,贺龙热情地拉着他,前往官塘红军医务室上药、包扎,还细心叮嘱他三天后再来换药。当时张华安并不知道这位热心的中年红军就是贺龙军长。几天后,当他得知真相时,内心无比震撼,逢人便激动地讲:“贺军长没有一点官架子,心里真真切切装着我们穷苦人呐!”

在红三军的革命征程中,每一位战士、每一个将领,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与黔东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铸就了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传奇。这段历史,成为黔东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美好生活、为了民族复兴,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它见证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也成为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篇章,时刻提醒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方便以后阅读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第7章 黔东人民积极参加红军游击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第7章 黔东人民积极参加红军游击队并对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