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汪伯彦一顿呵斥,张德也不敢再提。
他一个小小的五百人统制,确实不应该越级统制五万人马大部队。
只要等宗泽亲自前来收编就行,省的惹出麻烦。
在拒绝苏余和张德的任何提前交接事宜后,汪伯彦作为副元帅亲自安排城防,又把苏余和张德所部调往东门口下的寺庙驻扎,让他们远离大名皇宫以及大元帅驻地。
把他们踢得远远的。
善察人意的苏余看出汪伯彦对于收编兵马一事十分抵触,康王年纪还小,容易被权力和奸臣蒙蔽双眼,大元帅府的真正话事人其实是汪伯彦,他抵触此事,交接事宜可能会有麻烦。
苏余时不时就去见康王,旁敲侧击,希望康王能遵从朝廷命令,交出兵权。
每次苏余找康王谈话,康王都是点头称是,答应下来,他说:“朝廷命令怎么可能不遵守呢?”
“有圣旨又有宣抚使的任命状,还有宣抚使调令,我当然遵从。”
隔日再来。
康王脸上的笑容就变了,他瞟了几眼驻地之外,满怀歉意地告诉苏余:“金军北撤,大名府安危都仰仗大元帅府,我还不能这样将兵马移走,百姓们需要庇护。”
苏余觉得匪夷所思。
交出兵权又不是让你移师去往何处,宗泽打算调走这些兵马么?
难道不交兵权你康王就一直待在大名不走啦?
往舆图上一瞧,大元帅府到此,明显是寻求大名府庇护,哪里是他康王庇护大名!
“元帅,宣抚使既到,大名府自然安全,料金军不敢妄动,元帅即可将兵马交由宗泽指挥,宗泽南下时连战连捷,朝廷既然让他主持河北大局,一定有能力。康王请放心。”
“是么......”康王嘟着嘴,“可是......当初在相州,宗泽不顾我的安全,执意强迫我南下!”
“不止如此,我当初是替圣上往河北去和议,亦是宗泽强迫我继续前进,若是我糊涂去了,早同肃王一道被掳走!”
康王发泄愤怒一般地怒吼。
“倒是汪相公极力劝我留下,才保住一命,避免同金贼血拼被掳,我应该相信谁?”
“......”
强迫你南下,又强迫你北上?
康王自己看不出自己言语间的矛盾么?
苏余亲自见过宗泽,那种南下勤王的决心,不是普通人能有,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康王定是被汪伯彦迷惑,误以为宗泽对他不忠。
“大王应该相信陛下。而陛下信任宗泽,大王自是应该信任宗泽,何必纠结于此,朝廷特派,兵马交由宗泽节制,大王只需凝聚民心,团结河北百姓一同抗金,所有人都应该有同样的目标......”
苏余诚恳地说。
“大王,河北局势纷乱,是需要一个老臣统筹的时候,不是大王应该任性的时候。”
康王有些愤怒,但又说不过这个家伙,只能出手赶人,把苏余请出去。
说他任性!?
他可是为了大宋差点死在金营,一个小小的、无名使者,敢如此说他一个亲王!
康王当即跑去请教汪伯彦,将苏余的话全部转述给这个“心腹”。
他们应该怎么办?
早前汪伯彦可是告诉他,只有他才能领导整个河北人民抗金,朝廷在河北已经失去民心,为了大宋稳定,他必须站出来建大元帅府,稳定局势,现在朝廷要收走他的兵马,将他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转手送给一个......和他有矛盾的老家伙......
是大哥疯了,错判了河北局势,汪伯彦如此说。
他告诉康王,宗泽毫无威信,无法领导河北诸路,为了纠错朝廷,说什么也不能将兵权交出。
况且,这些兵马也是他康王拉出来的!
没了康王这就是一盘散沙。
汪伯彦不认为宗泽能管理好。
康王被汪伯彦说动。
“我知道了......有时候做正确的事,是需要背负骂名的......”
......
在大名府的几日里,张德率领的几百精兵,非但没有和这些大元帅府士兵打成一片,还闹出了很大矛盾。
这些聚集起来的勤王兵马,本就是河北诸路有头有脸的驻兵,哪里看得起张德这个小小的统制?
特别是张德当初要节制他们五万人的嚣张话语,使双方关系雪上加霜。
张德一直不知道到底是谁故意传播他下意识的话。
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竟被有心人利用来攻击他,排挤他。
大元帅府兵马对张德的不满,理所当然的转成对宗泽的不屑。
张德是宗泽手里的兵,众人胡乱猜便猜成宗泽也不是什么好人。
让宗泽收编他们,胡闹!
士兵们不同意宗泽收编,这简直就是灾难的预告!
苏余为了消除士兵们的不信任,来回奔走,同时让张德不要抛头露面,躲在营地里。
这是大元帅府为了不交兵权搞的小伎俩,苏余明白,他非常明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