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帝土所在,皆为华夏

作品: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作者:以空空|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5 12:30:14|字数:11422字

另外,南阳郡种植的小米、大豆、黄豆,以及少部分地区种植的大米,再有一个多月就进入了收获期。

即便不从别地方调粮,仅南阳郡的存粮,就可以保证治下百姓不饿肚子了。”

听到这里,杨平带头鼓掌——在任何一个时代,能够保证自己治下百姓不饿肚子,那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掌声停歇后,钟矛做了最后汇报道:“虽然最近遭遇暴雨,但在宛城东侧,我等建立起的转运大营已经建好。

从地主豪强手里夺来的粮食,已经在转运大营进行集结。

同时,在南阳县(宛城县改名)又成立了护民军第5个新兵大营。

分得土地以后,宛州(南阳郡)的百姓踊跃参军,按都督要求,共招收兵员2万人。

汇合南阳之战抓获的2万5千俘虏,以及随后将会从江夏郡和南郡运过来的俘虏,总计4万俘虏、2万新兵,

将在5个大营里进行训练,一个月后,我护民军便可再扩军6万人!”

总之,钟矛的汇报,算是彻底让杨平心里有了底。

拿下南阳郡,从开战到现在,也就20多天时间,护民军已经基本消化了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大郡,稳住了局面。

随后就是邹玉的报告,这位穿着护民军军礼服的巾帼军官,此时少了半个月前那种柔和,反而显得有些英气逼人,就连张绣都感觉自己的这位婶婶有些陌生了。

邹玉尽量用简短的语言、清冽的声音说道:“前后加入护民军的一万余西北部众(邹玉已经主动地将“西凉兵”这个名词,给去掉了),

按照都督制定的护民军功勋条令,全部预定为五级功勋者,一人分田1000亩。

而在此次大战中,有功者,甚至授予了四级功勋、三级功勋。

按照个人意愿,目前有8000多人,被我车骑都统司,安置到太平民团治下四十余个县内,进行分家落户。

有受伤退出军伍者,由兴州、宛州二地的长官考核后,给安排到基层,作为保长、甲长。

另外1000多人,按照个人意愿、以及都督的要求,将会在南郡和江夏郡进行安置。

我护民军车骑都统司,将会于南郡升格而来的荆州、江夏郡升格而来的鄂州,两州政府进行紧密配合,争取尽快给这些将士们分田落户。”

邹玉说完,杨平带头鼓掌。

就连张绣也是真心地鼓掌——为自己这位比自己只大了七八岁的长辈,找到今后的路而感到高兴。

热烈的掌声,也极大地满足了邹玉的虚荣心。

会议的最后,加了一项:由张绣汇报了车骑部队南下荆州城的过程。

最后就是张和向杨平汇报了这次带回来的战果:

俘虏8000多人,麻布5万余匹,各种丝绸锦缎1万3千余匹,另带回了40万斤铜钱。

对此,杨平表示:“赶快将俘虏押送至各个新兵训练大营,

布匹迅速运到南阳县(宛城县改名)的转运大营。

(这个转运大营,可不单单是个转运站,在旁边还有一个个制衣工坊、以及维修工坊。

同时,利用南阳地区本来就是东汉时期最大的冶铁基地,杨平召集了大量的铁匠、以及学徒,在南阳县北面的白河旁,利用水位落差建造起了大型的水力锻造机械。

同时,在白河岸边,利用运输方便的优势,准备再建一个工业新城。

与此同时,在南阳郡境内的多个县内,陆陆续续已经建好了十余个土高炉。

用宛州州长钟矛的话说,就是我太平民团治下,根本就不会缺铁。)

会议结束后,见天色已晚,杨平起身说道:“诸位,咱在衙门内摆一场宴席,为车骑部队这3位得胜归来的英雄庆贺一番。”

堂中,众人纷纷向张绣、刘处、张和三人道贺,气氛热烈。

毕竟三天三夜狂奔了300多里,一举拿下城坚池固的荆州城,虽然最大的功臣是杨平的轰天雷,但这几位的行军速度确实也惊人。

再加上杨平节俭惯了,虽然自己的厨子能置办出一桌二、三十道菜的大席,但是非庆功时刻,杨平是不开宴席的。

今天的这场宴席人数不多,也就两桌子就坐下了。因为没有作战任务,杨平将限酒令由3杯增加到了5杯。

气氛热烈之时,张绣向杨平仔细诉说了他为什么要着急的率部回来,最后感慨了一句:“都督,大江真是宽呐。”

杨平附和了一句:“不够宽阔,怎么会被称为天堑?”

这场宴席算是杨平来到三国以后进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宴席,吃了2个多小时,一直到深夜才算结束。

第二日天刚亮,杨平就按照自己的生物钟起来锻炼。

早餐过后,在亲卫的护从下,坐上了刚刚从淮河那边转运过来的崭新的蜈蚣船。

这一批共有20艘金光灿灿的蜈蚣船,被水军第四师、近卫第四旅接收,已经训练了数天。

波澜的汉江水面,跟杨平在淮河上游坐蜈蚣船的感觉,根本就是两回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方便以后阅读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161章 帝土所在,皆为华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161章 帝土所在,皆为华夏并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