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名身高八尺半的雄壮汉子,在杨平亲卫的带领下赶到点将台前,翻身下马,直接对着杨平单膝跪地,行礼道:
“在下徐晃,拜见杨都督。”
杨平一听是徐晃到了,当即走下点将台,亲热地扶起徐晃,笑着说道:“公明,本都督等候多时了。”
杨平的亲热,徐晃并不意外,他知道杨平很看重自己,派了手下的旅长、也是自己的同乡姜魁,不远千里到河东寻找自己。
杨都督给自己原来的主公杨奉,开出的条件是步兵师长,统领6000精锐,再加个佐军将军的军衔。
但杨奉一听这条件,就没了下文——因为此时的汉献帝,对杨奉十分亲近。
杨奉就将姜魁口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为刘家天子的基本操作”,这句警告甩到了九霄云外,不愿意率部南下,投靠杨平。
但作为同乡,姜魁却在徐晃军中待了两天,详细向徐晃讲述了杨平自起兵以来的所作所为,
以及太平民团在汝南郡的操作——打土豪、分田地,真正践行了大贤良师张角的政治理念。
同时,姜魁也给徐晃说明了杨平麾下护民军的精锐:
先在板梁之战,遭遇曹军伏击还能反杀,将5000曹军精锐杀得片甲不留,曹操单人独骑狼狈逃窜;
一路南下攻占汝南郡,无论是袁术手下大将桥蕤,还是积年的流寇刘辟,根本不是护民军一合之将;
随后在汝河与袁术对峙,最终将袁术打了个全军覆没!
在我走的时候,护民军已有带甲之兵10万有余。
其间,姜魁不无羡慕的给徐晃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去打荆州了。杨都督求才若渴、知人善用。
你徐晃、徐公明,此时虽名声不显,但杨都督对公明你极为上心,特地让我这个同乡前来找你。
杨都督说,你若愿意投效的话,杨都督愿以车骑营副将职位相待,兼任车骑旅旅长职务。
杨都督愿与公明携手,共同平定天下乱世,还黎民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徐晃早就不满杨奉,欲寻明主了,只是在顾虑:如果自己此时弃杨奉而去,会背一个背主的骂名。
在他营帐内待了两天的姜魁,好像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在一天晚上,就指着徐晃的鼻子骂道:
"徐公明,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
我等本就是刘家皇室眼中的反贼!所忠的,乃是天下百姓。
杨奉虽是你的长官,但此时却做了朝廷的走狗,还得意洋洋。
如今,杨都督率领太平民团,践行大贤良师誓言,立志要在九州之内建立大同世界。
杨都督才是我等黄巾旧部的领袖!
公明弃暗投明,再续黄巾之志。如何会有不忠之名?!
若弃杨都督而侍奉杨奉,才真乃是非不分、弃明投暗者也!"
姜魁给徐晃的台阶很充足,徐晃听后,当即表示:"姜兄,某愿随你一起南下,投奔杨都督。"
姜魁当时高兴得直接抓着徐晃的双臂,乐呵呵地说道:"公明兄,杨都督等你久矣!"
两人在帐内商议完毕,由徐晃带领3名亲卫,借机巡查营寨之名牵出了7匹马,在营地之外,与姜魁的两名护卫会合后,7人快马加鞭抵达黄河北岸。
渡过黄河进入京兆(洛阳),穿行两日抵达颍川郡,最终,在3日前抵达了沙河南岸的偃城县。
坐镇在偃城县的齐峰,是知道杨平有多重视徐晃的,
当即,齐峰任命姜魁为护民军教导营营长(因为近卫营刚刚换了营长,此时不宜再做调动),
又派遣两名亲卫,骑马带着徐晃等人一路向西南而去,快马加鞭之下,于今天早晨抵达了湍河东岸的大营。
徐晃和齐峰(杨平)的两名亲卫交代完身份,就通过了浮桥,来到西岸见到了杨平。
徐晃见杨平对自己如此亲热,心中感动,真诚地说道:
"晃,无名之辈,蒙都督不远千里派使相邀。
今,得见明主,定当以死相报!"
杨平拉着徐晃的手,笑着说道:"公明,言重了。
今后,你我当共同携手,完成大贤良师未竟之事业,为天下百姓打一个太平盛世,建一个大同世界。"
杨平的场面话,说得绝对让人舒坦。
就见徐晃再次单膝跪地,行大礼道:"晃,定当与都督携手平定乱世。此志,至死不渝!"
杨平刚刚没拉住徐晃,这次,用尽全身力气拉起徐晃,哈哈大笑道:"有徐公明相助,我等平定乱世,将又快一分也!"
随后,杨平将徐晃介绍给张绣、贾诩、刘处等人。
众将互相认识后,对徐晃这名极其雄壮的汉子,都是略有好感,但心中未免有些嘀咕——西凉军中强壮的汉子不少,却从未见过杨平如此亲热。
不等他们心中嘀咕,杨平就在点将台上宣布道:
"儿郎们,本都督昨夜与张绣将军、文和先生等人商议一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