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睿智的刘表

作品: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作者:以空空|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2 10:23:33|字数:11472字

杨平的杀鸡儆猴确实起到了作用——送走了贾诩、张绣二人,留在杨平营寨内的百余名张绣亲卫骑兵,再看杨平时,

已经不仅仅是下午因杨平许诺的“封狼居胥”而感动,而是带着深深的敬畏。

因为他们知道,杨平率领的这支车骑部队,即便是在白天,正面与冠军城内的一万西凉兵马进行对决,也有极大的胜率。

也就是说,他们引以为傲的西凉铁骑,这位杨都督虽然重视,但却不是不可或缺的,有的只是锦上添花,算不上雪中送炭。

同样的,杨平打的这一仗,对张绣和贾诩也是极其震撼。

车骑营能打赢吕公,二人不意外,意外的是,杨平的部队竟如此精锐,在夜间以疲劳的状态,仍能轻松地在野外平推了吕公的步兵,

随后抓住时机,攻占吕公的大营,最后利用强悍的武器,以步兵打水军,将荆州的水军打得毫无脾气,狼狈逃窜。

这种震慑效果,比杨平单纯的施恩更让张绣敬畏。

毕竟,西凉汉子只敬畏强者,杨平表现出的实力,已经足够强了!

所以,当5月12日天刚亮时,张绣就集结了手下2800多骑兵,来到了湍河西岸。

通过号角联络了对岸以后,就见对岸抬出了两架巨大的三弓床弩。

“砰!砰!”两声,粗壮的长矛,带着用丝绸编织的绳索,深深地插进了湍河西岸的泥土里。

随后,西岸的车骑营舟桥团工兵,迅速拉过两个绳索,在绳索的后边是胳膊粗细的麻皮混编绳索。

两道长度60丈的绳索,被工兵们紧紧地固定在两岸。

然后就是西岸的舟桥旅士兵们,将昨天运粮的宽度五尺、长度一丈的梯形立方体,当作船只,每隔3丈竖着固定一个。

近40丈宽的水面,只用了14个小船,小船在两条绳索固定好后,工兵们迅速在船壳上铺上木板,一个长度近40丈的简易浮桥就搭成了。

随后,这些工兵们又用长长的竹竿,插入水中当锚链使用,将整个浮桥固定在河中。

就见东面一辆战车,缓缓通过浮桥来到西岸,战车后边拖拽的是一个长长的铁链。

在浮桥固定上两条泛着金光的铁链以后,这条宽度一丈二、长度将近40丈的浮桥就彻底完工了。

张绣带着将近3000骑兵,缓缓地通过浮桥,来到了湍河东岸的大营里。

“都督,冠军城内的骑兵,末将已经全部带了过来,静候您的指示。”张绣的态度十分谦逊。

这几天都没睡好的杨平,此时精神确实算不上抖擞,也不与张绣客气,直接下了命令:

“汝先带儿郎们用些餐饭,随后,汝便率2000骑兵,本都督再调张和率一支战车部队,你等一同向北20里,抵达昨日我军临时的营地,

将掩埋在壕沟里的5000套骑兵三宝、战甲运回营寨里。

随后,便给手下儿郎们换装吧。”

张绣一听,眼睛瞬间就亮了——骑兵三宝,还是5000套!而且听杨平的意思是,给骑兵准备的不仅仅是高桥马鞍、双边马镫、马蹄铁,还有护民军骑兵们装备的板甲。

有了这些,自己手下这3000骑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3000铁骑,战斗力瞬间增加一倍不止。

于是,张绣立马向杨平行礼:“谨遵都督吩咐!”

“去吧,带儿郎们去吃些餐食。”杨平笑着回应。

张绣行礼后,转身带着亲卫,去招呼自家的骑兵。

杨平则进了大帐,准备好好睡一觉。他现在不必去刻意拉拢张绣带过来的3000骑兵,

因为不需要了——有昨晚的一仗,这些嚣张跋扈的西凉骑兵,要是还敢炸刺的话,杨平不介意教教他们怎么做人!

确如杨平所想,因为有昨晚那一仗的震慑,张绣带着将近3000骑兵,到营寨内杨平划出的食堂吃早餐时,

一个个收起了心中的桀骜,也能遵从后勤部队里各级长官的要求,排着队领餐饭,而不是乱哄哄的。

杨平营地的早餐,算是让这些西凉骑兵们喜欢——比他们拳头还大的包子、熬得浓稠的小米粥、一点咸菜,

这都不算啥,关键是开餐前,那一碗黏黏糊糊、看着跟鼻涕一样的汤水,在场的后勤官们,要求这些骑兵必须喝完,才能吃饭。

理由就是:“这可是都督从天上拿出来的法子,研究出来的强身壮骨粉!

知道我们车骑营的将士们为什么没有夜盲症吗?那就是因为喝这个喝出来的!”

说话间,这位司务长还展示了一下自己略微凸起的肌肉:“看看,这就是喝了两个多月的效果,骨瘦如柴的,都能给你变成满身肥膘!”

虫粉的味道确实难喝,但此时的西凉骑兵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捏着鼻子一口气给闷完,纷纷表示,不想再喝第二碗了。

那位司务长笑呵呵地表示:“当初老子喝了第一碗,也不想再喝第二碗,可他娘的能让你长得强壮点,你还敢挑三拣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方便以后阅读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136章 睿智的刘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136章 睿智的刘表并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