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帐外稍作站定的张勋,不仅听到杨平说了索要铜钱的用法,而且还听到了让张勋更加鄙视杨平的话。
只听用杨平声音轻佻地对那位袁亮说道:“阿亮,如今,我等算是彻底平定汝南郡了。
本都督感觉汝南郡过于小家子气了,本都督决定将此改名为兴州,由阿亮出任兴州州长,为一州之长,如何?”
张勋听到大帐内的袁亮,明显停顿了一会儿,才推辞道:“都督,亮过于年幼,恐不能服众也。”
就听那杨平嚣张的声音传来:“有本都督给阿亮做主,我看哪个敢不从?本都督用天雷轰死他!”
剩下的话,张辽就没让张勋再听了,而是带着他来到了中军大寨东门,让亲兵解开了张勋的绳索,脸色铁青地指着门外,吼了一句:“快走,莫让本将军变卦!”
本来还想跟张辽套套交情的张勋,能感觉出来,张辽已经快压抑不住自己的怒火了,于是接过马缰绳,策马向东而去。
天快黑时,赶到了四十里外的阜南县。原本张勋以为,袁术应该早就向东逃跑了,谁知他竟然在阜南县见到了袁术。
至于袁术为什么还在阜南县停留,这就要从他早上逃命开始说起了。
当时,袁术只带着五十多名亲兵骑着战马快速向东而去,慌乱间也没有什么目标,只是半路间碰到了自己的谋士韩胤、以及自己最为信任的术士张鲏(pi 撺掇袁术称帝的家伙)。
原来两人看到中军大营已经乱起来了,自己也无力阻挡,就一人带着几名亲卫,骑着马先向东跑,准备到阜南城的大军里,有城墙守护着再说吧。
袁术与这些人会合后,一同来到了阜南县,见到了在此驻守的袁术堂弟袁胤。
慌乱之间,袁术便要命令袁胤集合五千大军赶紧动身。
袁胤忙问其故,袁术将袁胤拉到堂内,脸色铁青地告诉他:“河东大营的近三万大军估计是全军覆没了,两河口的万余大军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我等需将城内的五千兵士带回寿春,收拾府库钱粮以后速速北上,与纪灵大军会合,占据徐州以为根基。”
慌乱之间,袁术能想到这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韩胤一听,立马向袁术告罪:“主公(袁胤看着心情不好的袁术,决定还是不要称堂哥了),
阜南县城五千兵马、与一万民夫,这半个多月来军士懈怠,急切间,恐召集不得呀。”
袁术也知道,因为自己有数万大军在前线顶着,在后方看粮草这几千人难免松懈。
更要命的是,这五千大军是从徐州边境各部抽调回来的,互不同属,袁胤能让他们不生乱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于是命令袁胤速去集合大军,民夫之属,就诓骗其留守阜南县城,集结好大军后即刻向东。
袁胤领命而出。
袁术这才坐在榻上,歇息因骑马狂奔而疼痛的两胯,心中沮丧无比——
两年前,自己被曹操击败,现在又被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妖人杨平击败,难道自己就真不是打仗的料?
但袁术也仅仅是沮丧了一会儿,这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顶级门阀袁家的诸侯,立马就因为自己的身份又有了信心:
“我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天下世家皆心向我袁家。
只要某带着万余兵马以及钱粮赶到徐州,数月之内,便能集齐十万大军,到时再来找杨平小儿晦气!”
收起沮丧的心情,袁术走到前堂,对着已经缓过来的亲兵队长说道:“汝快马加鞭回到寿春,令阎象、李丰,即刻整理寿春城内的府库钱粮,集结寿春城内的能战之兵,
只言说我等已得了徐州,要去徐州支援。”
亲兵队长立马应下,接过袁术递来的信物,转身就要走。
袁术却又说道:“回去通知夫人,让其整理家眷,准备与大军一同前往徐州。”
亲兵队长应下后,立马出发。
随后,袁术才与谋士韩胤、张鲏二人商议,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在袁术刚刚自我调节情绪的那段时间里,韩胤已经思索了一些计谋。
听了袁术询问,立马起身对着袁术说道:“主公,我有上、中、下三策,献于主公,请主公选之。”
袁术一听,眼中一亮,赞叹道:“先生真乃智谋之士也,短短时间便有三策,且细说来。”
韩胤这才说道:“下策者,主公带领亲卫,不管其他,直直向东北而去,至纪灵军中,接管徐州,淮南之地听天由命。”
袁术一听:“我淮南攒下的这偌大家底,就这么不要了?”于是示意韩胤说中策。
韩胤说道:“中策者,乃是将阜南县之兵调往沙颖河以东,在与淮河交叉口东岸立下大寨,阻挡杨平小儿一时。
主公回寿春后,尽起府库钱粮,率部向北至徐州为根据,再图后事。”
袁术一听,这不是自己刚刚的部署嘛,于是又问道:“敢问上策是何策?”
韩胤回答道:“上策者,乃是主公在此稍待一日,派能言善辩之士与杨平军中求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