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午,杨平从水路来到了汝阳县。马河带领汝阳县的新任官员出来迎接。
这天下午,杨平巡查了驻守汝阳县的第31旅孙力部,以及在此组建的第五师。
师长马河表示:"按照都督的要求,我们将在5日之内完成第五师的人员集合,并展开训练。
十日之内,装备到齐后,便可听候您的指示,随时出战。"
在晚上的作战会议上,杨平命令孙力率领第21旅1000余精锐,再加上5个民兵团1500人的后勤部队,在明日开始南下,
抵达南部的正阳县,听从在南部梳理贼寇的第一师师长何仪的调遣。
第五师则在三日内抵达阳安县(今驻马店市区),驻守训练。
第二天(3月18)清晨,杨平带着100多亲卫继续向西,在中午时分,抵达了太平民团在汝南的老营北宜春县县城。
此时的北宜春县城已经被改名为宜春镇,辖地为一个边长约一里地的小县城以及县城周边方圆十里内的土地。
杨平首先来到了江波在汝河边的大营。
这座大营在击败了刘辟以后,因为有了数千俘虏,直接用俘虏对这座营寨进行了扩建,此时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水军营寨。
江波的第六师其实就是水师,已经在这个营寨展开训练了。
杨平在水寨里接见了江波下属的几名主要军官,这其中就包括了所谓的阮氏三雄。
阮家老两口一共生了7个儿子,老大夭折,老二被叫做阮小二,杨平为其改名叫阮仲;
阮小五被杨平改名为阮武;
阮小七被杨平改名为阮齐。
三名精通水性的汉子,因为家里穷,只能按照出生次序叫名字,此时终于有了大名,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训练部下,随时等候都督的命令,誓死效忠!
随后,杨平来到了宜春镇。
江波确实执行了杨平的政策,宜春镇城防极为严密,有3个民兵团日夜轮流驻守。
杨平将太平民团行政府的工部,暂时办公点设在宜春镇,所以工部司正石臼就陪着杨平参观了这座他设计的三国版工业区。
城南共有5座土高炉林立,在城外有烧炭的炭窑,保证其有足够的燃料。
而在原本的县衙内,存放着堆积如山的铜钱。
石臼向杨平汇报:"整个宜春镇里,到目前为止,尚有约100万斤的铁料和铜料,一个月内,就能将它们全部炼成都督要求的合金,保证能够将咱这6万大军,全副武装起来。"
整一个下午,杨平都在这个用土办法建造出来的工业区里视察,
重点视察了城北的造纸作坊,以及城东的农具生产基地,在这里,杨平见到了改良的纺织机以及纺线机。
有了杨平从后世“拿”过来的这些大、中型木质机器,配合上熟练的工人,基本上可以保证一组机器一天能够产出一匹麻布,堪称速度惊人。
天快黑时,杨平在城西的一座小院里停了下来。
这座小院是个合成基地,合成什么呢——虫粉。
受制于杨平来到的这个时代,物资极为匮乏,他虽然能让手下士兵们一天吃3顿饭,但也只能保证勉强吃饱,想敞开肚子吃,那是不可能的。
肉类就更不用说了,士兵们吃的最多的肉,就是河里的鱼肉,但这玩意儿它不长肉呀。
怎么让士兵们快速的强壮起来,就成了杨平最关心的问题。
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带着流民营地的流民在河边挖蚯蚓,清洗干净后煮熟晒干磨成粉,配合当时逮到的小鱼、小虾晒干以后磨成的粉,制造出了第一批富含蛋白质、钙质的虫粉。
那滋味,实在是不好喝,但杨平捏着鼻子带头喝——毕竟,蚯蚓那玩意蛋白质含量高达50%,比肉类蛋白质含量还高。
到后来,天气渐暖,杨平的虫粉里面就加入了一定数量的其它昆虫。但就这,在守临颍城的时候还断顿了。
杨平南下汝南的时候,已经是农历3月份了,蚂蚱、蟋蟀、青叶虫等大量的虫子都开始繁殖了。
特别是建安元年的汝南郡,还有一点大旱的趋势,勉强在原野中能发现些蝗虫,这些可都是高蛋白质的昆虫啊,杨平怎能放过!
直接命令自己控制地盘的官吏,向民众发出收购通知,用这些昆虫来换取一定量的粮食。
虽然交换比极为悬殊,可耐不住这个时代人力便宜,于是3月中旬的太平民团治下,就能看到老弱妇孺儿童,在农忙的间隙,成群结队的去逮那些虫子,换取一点点的粮食。
杨平收昆虫制虫粉这个举动,竟然在无意间,让治下的百姓们把刚露头的蝗虫给消灭个七七八八,所以,今年的汝南郡确实有些旱情,但是却没有蝗灾,这就是后话了。
同时,汝南郡地区有大规模养蚕的传统,3月份甚至被称为蚕月,杨平能收到大量的蚕蛹,以及因各种原因没能结茧的老蚕。
这可是好东西呀,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最重要的是,蚕里面含的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这可是治疗夜盲症的特效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