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北宜春城兵工厂的事情,宁季献宝似的给杨平送上了一沓雪白的纸。
对,就是白纸!
杨平穿越过来的时候,上茅厕只能用竹片刮擦,当时就想着造纸。
可是正月份的天气十分寒冷,而魏家坞堡流民营地当时主要面临的威胁,是生存下来。
所以,杨平当时也就找了几个身体弱到极致的流民,负责造纸事宜。
在杨平前去临颍县狙击曹操的时候,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摸索,有杨平给予的完整造纸方案,这些人勉强造出了厚薄不一的纸,但是根本没法用!
宁季等人到达北宜春县以后,倒是安稳了一个多月。有了在魏家坞堡的经验,以及稳定的生产基地,制造了精细的竹帘等工具,终于在前几天,制造出了第一批达到杨平要求的白纸。
宁季等人为了给杨平一个惊喜,也没有通报,只是在今天送了过来。
接到这雪白的纸,杨平比听到能日产一两千副板甲还高兴。
立马接过,用手摩挲着,就如同在抚摸美人的大腿,脸上那享受的表情,让宁季和石臼从中看出了一丝猥琐。
杨平心中在想:我那柔软的*花,终于是告别了竹片的摧残!
纸的妙用,可不仅仅是用来擦屁股。在杨平即将成立的小政权中,白纸,那可是杨平的战略武器。
比如在他的构想中,一个政权总得发行货币吧。但现阶段,铜铁等物资,杨平要拿来制造武器、铠甲,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来制造铜钱等货币。
于是,杨平就想到了纸币。
东汉末年,虽然在几十年前,蔡伦已经改进了造纸术,但这个纸仍然是价格高、质量差!
大部分还是用于做符纸,以及一些宗教仪式中用的,颜色都是有些发黄的。
杨平这经过漂白以后的白纸,在这个时代,各个诸侯根本就造不出来。
稀缺性,就给白纸成为货币,提供了基础。
再加上,杨平根本就没想着一步到位做成纸币,
而是利用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的前提条件,把白纸做成粮票和布票,来代替货币。
等到他平推三国以后,拥有政府强大的信用背书,再把粮票和布票改成纸币。
杨平赶忙问道:“造纸的作坊有多少人员?你们有没有对其进行绝对控制?”
宁季当然知道,当初杨平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们,造纸一定要保密。
甚至,参与建造土高炉的工匠都没有人身限制,而造纸的工匠却被杨平要求,包括其家人,限制在一定生活范围之内。
当时宁季还有些不解,现在见到杨平看到白纸以后如此高兴,就明白这纸肯定比板甲还重要!
宁季收起刚刚杨平要为他升官的喜悦,慎重地回答道:“团长,参与造纸的57人,全部住在北宜春城内,而且都是选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农夫。
待遇上,一日三餐,还给他们分了田地,土地由咱们太平民团负责给他们耕种,收成与其五五分。
如果他们要外出,必须由咱太平民团的民兵跟随。”
听到这里,杨平是放心了,造纸术至少在他统一三国之前绝对不能外传,
因为他教给这些人的造纸术,那可是后世经过2000年摸索得出的最优造纸术,不仅生产周期短——即便是用土办法,从收集原料到造出成品,也只需20来天,更重要的是生产成本极其低廉!
随后,杨平又问道:“让你等调制的特殊油墨,可曾调制出来了?”
宁季向杨平表示:“有都督给的配方,我们用常用的墨,加入桐油、蜂蜡、铅粉等物品,最终制出了达到都督要求的油墨。
只是前段时间实验之时耗费巨大。不过这几天,因为负责制作的工匠手艺日趋成熟,再加上都督送来了充足的原料,一日便可生产数十斤。”
不等杨平问话,宁季就向杨平报告说:“参与此项工作的工匠,‘待遇’和造纸的工匠一样。”
听到连印刷用的油墨都制出来了,印刷术剩下的就是模板了。
杨平又问道:“我让你等用铜、铁一比一合金,制造的3000个常用简体字的小印章,做得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石臼表功似的说道:“都督您要求的那3000个小印章,还有一些特殊符号的印章,实在是太小了(边长大概1厘米)。
我等以前没做过如此精细的活,但是我们在从魏家坞堡到北宜春县,这一路上收留的流民中,有两位以前是豪门大家的逃奴,专门给主家打制精细首饰的。
还有我们在武阳县附近攻破了一个坞堡,这家有四、五户是负责给做石碑的。
有了这些人才加入,我们摸索了一个月,终于按照都督的要求,造出了第一批您说的印章。”
报告结束后,本来大字不识一个的石臼从兜里掏出了4个金光灿灿的合金小块,摆到桌子上,指着上面的字,念叨:“天地玄黄。”
《千字文》已经被杨平给编成了歌,太平民团的民众,没事总要按杨平说的念叨念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