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械局的青砖地面被萧夜的战靴碾出两道泥痕。这位刚从西域归来的将军,每一步都带着戈壁风沙的粗粝,腰间未解下的佩刀撞得青铜灯架叮当作响。他盯着沙盘上那排精致的小铜人,眉头拧成死结。
"这就是霹雳营的新阵型?"萧夜的手指戳向沙盘中央,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黑火药的痕迹,"把重弩手放在骑兵侧翼?"
沙盘另一侧,林妙手中的青铜规尺"嗒"地轻响。她今日穿着罕见的湖蓝色官服——这是军器监特赐的服色,衣摆上银线绣着波涛纹。规尺尖精准点在沙盘边缘:"萧将军,请看弩箭覆盖范围。"
随着她手腕转动,沙盘上突然升起细如发丝的铜线,在阳光下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萧夜眯起眼睛——这精巧的机关竟将弩箭射程与角度具象化,恰好封死了骑兵所有冲锋路线。
"花架子。"萧夜突然抓把沙子撒在铜线上,"西域的风比这大十倍!"细沙瞬间改变了铜线折射角度,原本完美的封锁网顿时漏洞百出。
角落里的老文书突然剧烈咳嗽,鹅毛笔在奏折上划出长长墨痕。这不是普通的沙,是掺了磁粉的试验材料!
未时的阳光斜照进轩窗,将二人身影投在《武经总要》的巨幅抄本上。萧夜的影子如战斧般劈开林妙精心排列的兵俑阵列,几个代表重骑兵的铜马被他的袖口扫落在地。
"三百步外弩箭穿不透铁鹞子的罗圈甲。"萧夜从怀中掏出个布满凹痕的护心镜拍在案上,"这是被蒙古人六十步外射穿的!"
林妙并未触碰那件血迹斑斑的铠甲。她转身打开鎏金木匣,取出个形如莲蓬的铜管装置:"请将军看这个。"铜管在机关催动下缓缓展开,露出内藏的十二枚小型霹雳弹,"三百二十步破甲,误差不超过五步。"
"战场上哪来的误差?"萧夜突然提高声量,"敌人会站着等你算角度?"他猛地抽出佩刀劈向铜管——却在最后一寸收势,刀尖轻轻挑起装置底部刻着的西夏文:"看清楚了,这是西夏神臂弩的改良版!我们宋人自己的东西呢?"
铜管坠地的脆响中,门外偷听的户部侍郎郑棠差点捏断胡须。这场将相之争比他预想的更激烈,正好借机卡住军械局的拨款...
"两位爱卿。"珠帘后突然传来赵桓的声音,惊得郑棠差点跌倒,"朕倒有个想法。"
皇帝玄色龙袍的下摆扫过满地狼藉,拾起那个被刀尖挑过的铜管:"西域缴获的归萧卿研究,中原原有的..."他意味深长地看向林妙,"就交给林卿革新。"
申时的暴雨砸在军械局的青瓦上。林妙正在重新排列沙盘,突然发现萧夜撒的磁沙竟在铜线间形成了奇异图案——那分明是蒙古骑兵的迂回路线!
"将军懂星象?"她突然发问。
萧夜擦拭佩刀的手顿了顿:"北斗定位,戈壁夜战的基本功。"
林妙眼睛一亮,迅速调整铜线角度。当最后一条线归位时,沙盘上呈现出与星图相似的阵列:"这是泉州水师的'北斗阵',用七艘战船模拟..."
"水师?"萧夜突然打断,"我在说西域骑兵!"
争执间,林妙的规尺撞翻硫磺瓶,萧夜急忙用战袍扑火。燃烧的衣角扫过铜粉罐,蓝色火焰"轰"地窜上房梁。二人同时后跃,却在烟雾中对视一眼——这火焰竟比寻常信号弹明亮数倍!
老文书颤抖着记录:"靖康三年六月十一,军械局走水...得蓝焰配方..."
角落里的郑棠却盯着二人被火光映亮的侧脸,突然发现他们争执时站姿竟完全对称——都是左脚前踏,右手按在惯用兵器位置。这个发现让他莫名心悸。
酉时的军械局掌灯时分,争吵已转为技术探讨。萧夜用匕首在案几上刻出西域地形,林妙则以茶汤为墨勾画射界。
"所以你需要的是..."林妙突然蘸茶画出条弧线,"曲射火力覆盖冲锋前的三十秒。"
萧夜点头,刀尖在某个隘口重重一点:"就这里,敌军必经之路上有个反斜面。"
林妙突然起身,从材料柜取来个形如仰莲的铜盘。她将盘子倾斜放置,倒入水银的瞬间,液体竟沿着盘底刻痕自动分流,形成与萧夜所述完全一致的地形模型!
"西域火龙弹可以这样改..."她的簪子尖在盘中划出数道轨迹,"落地后二次弹射。"
萧夜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女将军。她谈论杀人利器时,眼中闪烁的竟是类似诗人觅得佳句的兴奋。更让他惊讶的是,自己竟然完全跟上了她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关于弹道抛物线的计算,与骑兵冲锋的时机把控竟完美契合。
门外,郑棠正疯狂记录二人对话中的"大逆不道"之言:"火药配给应独立于兵部战功评定需增技术革新项"...这些足够引发朝堂地震了!
戌时的更鼓声中,赵桓在偏殿把玩着那瓶蓝色火焰的残渣。太监总管呈上郑棠的密奏,皇帝却看都不看就扔进香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