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定计关隘,玄奇国学(四)

作品: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作者:三千纸|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1 12:23:29|字数:4472字

圣上明确要求制造威力巨大的火雷,卢大匠回到工坊后,便把自己关在屋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许久。

他一会儿在图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儿又对着各种材料模型发呆,眉头紧锁,仿佛陷入了绝境。

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犹如黑夜里点亮的一盏灯,决定借鉴万历年间征讨倭寇时所用的水雷技术,将其巧妙运用到地雷制造之中。

要知道,当年那种用于水下作战的雷弹,爆破能力堪称惊人。

在露梁海峡一役中,密密麻麻遍布此种水雷,倭人引以为傲、防护力极强的乌龟船。

几乎还没来得及施展什么战略手段,便被这些水雷悉数炸毁,在一片火光与爆炸声中沉入海底,折戟沉沙。

那震撼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让卢大匠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他改良地雷的决心。

在那略显昏暗却堆满各式工具与材料的工坊里,卢大匠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一份古老图纸,那是关于万历年间征讨倭寇时所用的水雷资料。

这种水雷构造堪称精妙绝伦,仿若一件融合了巧思与匠心的艺术品,它由铁片与陶瓷精心揉制而成。

就像是把钢铁的坚韧与陶瓷的温润细腻完美结合,兼具二者的优势,在水下作战时曾立下赫赫战功。

卢大匠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敢与决绝,仔细研究许久后,他猛地一拍桌子,决心大胆革新,对当下急需的爆破地雷进行改良。

他先是站起身来,在工坊里大步踱步,脑海中不断勾勒着新地雷的模样,随后停下脚步,语气坚定地说道:

“首先,得把原本的陶罐材质改成更为坚固耐用、带有棱槽的铁制罐体。”

说着,他拿起一块铁片,用手指沿着棱槽轻轻抚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般改造,不仅能承受更大的爆炸冲击力,就像给火药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还能在爆炸时产生更具杀伤力的破片,那些如飞刀般四散的破片,定能让敌人在瞬间遍体鳞伤。”

紧接着,卢大匠又走到摆放火药的架子前,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

“其次,针对火药配制,必须加重份量,绝不能手软。”

他拿起一把秤,掂量着手中的火药,眼神愈发坚定,

“让爆炸的威力呈复式倍数增长,要让敌人闻风丧胆,一听到爆炸声就胆战心惊。”

拿定主意后,卢大匠一刻也等不及,仿若身后有恶鬼追赶一般,马不停蹄地找到陈大匠。

此时陈大匠正在工坊另一角专注于新火炮的研制,卢大匠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语速快得就像机关枪扫射。

陈大匠听后,放下手中的工具,微微仰头,沉思片刻,随后轻轻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认为这个思路大有可为。

他站起身来,在地上来回走了几步,进一步提出:

“可以将铁罐体进行分仓设计,采用多仓多引信法。”

说着,他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仓位的分布,眼神中透露出睿智,

“如此这般,一旦触发,各个仓位的火药将同时被点燃,相互配合,产生的爆炸力度必然远超以往,定可达到圣上的要求。”

在那略显局促却弥漫着紧张与专注气息的工坊里,卢大匠和陈大匠相对而立,你一言我一语,就像两位在棋枰上激烈对弈的棋手,围绕着改良方案反复切磋、商讨了许久。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执着,额头不时沁出细密的汗珠,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存亡,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之后,才终于如敲定战鼓般。

将这种改良自水雷的爆破雷的制造事宜一锤定音,彻底确定了下来。

但这还不算完,他们深知点火环节乃是这爆破雷的“命门”所在,一旦稍有差池,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于是,二人俯下身,凑近那燧石摩擦点火处,眼神中满是审慎,另外精心增加了底药处理。

卢大匠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底药的份量,陈大匠则专注地调整着底药的位置,力求确保多仓能够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冲锋号一般,同时发动。

实现瞬间爆炸的震撼效果,让这改良后的地雷宛如夜空中最耀眼的霹雳,成为战场上真正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杀器。

陈大匠自此全身心投入到爆破雷的制作过程中,宛如一位痴迷于炼金术的术士,满心满眼只有如何让这雷的威力更上一层楼。

他整日泡在工坊里,与各种工具、材料为伴,反复试验,不断思索。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尝试交替之际,他脑海中仿若划过一道闪电,陡然灵光一闪,瞬间萌生出一个大胆而新奇的想法:

把这雷的外壳制作成陀螺状。

想到这儿,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动手操作起来。

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对底座进行精细改造,匠心独运地将底座制作成网状沟槽样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第137章 定计关隘,玄奇国学(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第137章 定计关隘,玄奇国学(四)并对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